
亦作“ 蒙穉 ”。幼稚无知。《宋书·文帝纪》:“先帝以桑梓根本,实同休戚,復以蒙稚,猥同艰难。” 南朝 梁 沉约 《为皇太子谢表》:“臣实蒙稚,温文以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近世之训蒙穉者,日惟督以句读课倣。”
"蒙稚"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年幼无知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年幼无知",该词由"蒙"与"稚"两个语素构成。其中"蒙"在《说文解字》中训为"王女也",引申为蒙昧未开之义;"稚"在《尔雅》中释作"幼禾",后泛指幼小形态。二字连用形成并列式复合词,强化了"心智未开、年龄幼小"的语义特征。
该词多见于文言典籍,如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论及"童蒙"时,曾用"蒙稚"描述人类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教育文献时仍可见其踪迹,常与"开蒙""发蒙"等教育术语形成语义关联,共同构成描述启蒙教育过程的词汇系统。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蒙稚"属于同义复词结构,符合汉语双音化发展趋势。这种构词方式在《广雅》等古代训诂著作中多有记载,通过同义语素叠加来增强表意效果。现代《辞源》在收录该词时,特别标注其多用于形容儿童未受教化的原始状态。
“蒙稚”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形容年幼无知、缺乏经验和智慧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可参考《宋书》《传习录》等文献来源。
昂首望天懊悔莫及半波板闸表极参驳藏锋敛锷仓海成一家言抽查代号胆大心麤凋摧丁香竹独根苗丰格風鬟否决权浮名薄利肤缪关揵古朴酣歌醉舞婚因讲问坚韧不拔节角解锡近臣金珥矜愍进馔就决狷察剧社恐胁困伤灵命漏逸南北军盘鼓槃槃平陵东桥彴榷课荣立圣人沈江神鸦慎终如始似类死眉瞪眼诵弦艘次苏黄佻窃未了公案贤妣详定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