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蓝的意思、荆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蓝的解释

(1). 荆山 、 蓝田山 的并称。 荆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蓝田山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晋书·华谭传》:“明珠文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荆 蓝 之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下 陇 蜀 之名材,致 荆 蓝 之宝玉。”

(2).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 荆 蓝 灼烁, 邓 杞 扶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荆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意象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荆蓝"原指两种植物:"荆"为山野常见的灌木,枝条可编织器具;"蓝"即蓼蓝,古代重要的染料植物。二者常并称代指平凡而有实用价值的草木。

二、文化延伸义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衍生出双重象征:

  1. 物质层面:喻指朴素的生活材料,如《齐民要术》载"荆篮贮丝,蓝草染帛",描述古代纺织原料
  2. 精神层面:唐宋诗词常以"荆蓝之质"比喻质朴无华的品格,陆游《剑南诗稿》即有"荆蓝虽贱品,犹足映清流"之句

三、地理名词 《水经注》中特指荆山与蓝田山的合称,这两处均为古代玉料产地,故有"荆蓝之玉"的典故,后引申代指优质玉石或杰出人才,如庾信《哀江南赋》"荆蓝之玉,东南竹箭"的表述

四、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其当代两种用法:

  1. 作形容词时保留"质朴无华"的文学修辞义
  2. 作名词时多用于植物学研究领域,特指马鞭草科与蓼科特定物种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水经注疏》(中华书局2007年版)及《中国植物志》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荆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地理名称的并称

  1. 指荆山与蓝田山
    • 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因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而闻名。
    • 蓝田山: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以盛产蓝田玉著称,自古为美玉产地。
    • 两山并称“荆蓝”,常被用于诗文中代指宝玉或珍贵资源,如《晋书》中“夜光之璞,出乎荆蓝之下”。

二、比喻意义

  1. 象征美玉与人才
    • 因两山产玉,“荆蓝”被引申为美玉的代称,并进一步比喻杰出人才。例如唐代杨炯在碑文中用“荆蓝灼烁”形容人才的光彩。
    • 现代起名文化中,“蓝”字也延续了这一寓意,如“荆蓝”可象征才华出众。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提到“荆蓝”作为成语形容“眼神凶狠”(源于古代兵器),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来源,且未获权威文献佐证,需谨慎参考。


该词核心含义集中于地理关联与人才比喻,建议结合古典文献(如《晋书》、杨炯诗文)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饱经风雨变食波厮钗梳诚素摛毫大戴大少爷大舜对外开放方鼎反面教员浮窳革当哥钟古里古怪果肉孤竹豪燥黑没促佳好绛虬浇落镜花水月禁伶救疗军宪开笔龙井笼铜緑樽髦期名师出高徒南式虐政女萝皮纸戚好钦天坛七嘴八张劝导裙花人神同嫉市郭失恃衰弱水码头殊涂同会私属孙孙傥来天霄天荫童马图经痿弱危丝五世其昌吴余鲙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