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诚愫 ”。情愫;真情实意。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 真伯 因起,乃视其所留诗曰:‘君子竟执逆,无由达诚素。明月海上山,秋风独归去。’” 宋 曾巩 《乞登对状》:“况亲承圣问,实臣吐尽诚素之时,其不敢自默,此臣爱君事国之义也。”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
“诚素”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真诚朴素的品质或态度,由“诚”(真诚、诚实)和“素”(朴素、简单)组合而成,强调为人真实、不虚伪,体现质朴的品行。
真情实意
在古汉语中,“诚素”常写作“诚愫”,表示内心的真挚情感或真实心意。例如: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如《洛神赋》《博异志》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诚素这个词是指一个人言行真诚,言辞简朴的品质。以下是对该词的各个方面的解释:
诚素的部首是讠(讠为让字旁),共有10个笔画。
诚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论语》中,其中有“诚者,言之者也;素者,行之者也”这样的描述。在繁体字中,诚素的写法为「誠素」。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诚素的写法有所不同。有时候会把诚字的“讠”换成“言”,素字的隶书形态相对于现代会有一些区别。
他说话一直很诚素,所以大家都很愿意和他交流。
诚实、素质、诚信、素养。
真诚、朴素。
虚伪、华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