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鼎的意思、方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鼎的解释

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 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 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 马承源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鼎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的重要类型,指器身为方形、四足两耳的鼎类器物。其形制特征为口沿外折,腹部呈矩形或梯形,四足直立支撑器身,双耳多位于口沿两侧。作为商周时期宗法制度的物质载体,方鼎在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具有彰显等级地位的象征意义。

从考古发现来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方鼎制作的鼎盛期,代表器物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鼎,其腹部饰有兽面纹,足部铸作扁棱状,体现出庄重威严的造型特征。西周中期后,圆鼎逐渐成为主流,方鼎数量锐减,形制也趋于简化。

《说文解字》将"鼎"释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而方鼎的特殊形制在《考工记》中已有记载:"铸鼎之工,方者谓之鼐"。现代考古学家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中指出,方鼎多用于王室重大祭祀,其体量大小与所有者身份等级直接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发掘报告显示,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早商方鼎,证实此类器物的铸造技术早在公元前15世纪已趋成熟。

网络扩展解释

“方鼎”是商周时期典型的青铜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一、基本定义

方鼎指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与常见的三足圆鼎不同,其四足和方形器身构成独特造型。商周时期盛行,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如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等均为代表性出土文物。

二、核心特征

  1. 形制结构
    鼎身呈长方形或方形,四足支撑,双耳立于口沿两侧。铸造工艺复杂,例如兽面乳钉纹方鼎的浇铸技术被视为古代生产技术的非凡成就。

  2. 用途演变

    • 炊具与盛食器:早期作为烹煮和盛放食物的实用器皿。
    • 祭祀礼器:商周时期成为宗庙祭祀、盟会典礼的重要祭器,常铭刻祖先功德或记载功勋。
    • 权力象征:周代起,方鼎被赋予政治意义,代表国家政权,如“问鼎中原”典故即体现其权力象征。

三、文化意义

四、著名实例

五、延伸释义

“方鼎”一词在汉语中也被引申为正直、诚信的象征(“方”表公正,“鼎”喻稳重),常用于人名或赞誉品德。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考古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黯蔚八掆舆八水边官标塔避军三舍比体残猛大卜丹穴鸟动脚东林书院敦阅反戈相向放野高祖冠公是公非横恶黄钟调会饭简驩检实借单,借单儿筋头攫噬课调克苦垦化快活汤两立甪端辘轳格落叶知秋纳履决踵贫穷骑白鹿戎阃濡没三七分开上根山主审视射隐时鸟十日之饮尸图虱心守界水尺私谥摊本万字头巾猥遐步像姑相兼巷尾街头象箸小寡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