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图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种特殊的编纂形式,指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综合性典籍。其核心特征在于“图”与“经”的结合,即通过绘图记录事物形貌,配以文字注解说明功能、源流或考证。该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至宋代发展为成熟的地方志载体,《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从内容构成看,图经包含三大要素:
历史学家谭其骧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研究中指出,图经体系为后世方志学奠定基础,其“左图右史”的编纂原则深刻影响了《四库全书》的地志分类。现存最完整的敦煌写本《沙州图经》(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完整保存了唐代州县的地理风貌记录,印证了这类文献的史料价值。
注:本文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谭其骧《中国古代地图集》(文物出版社)及敦煌文献研究成果撰写。
“图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指附有图画或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是地方志(方志)发展过程中的早期编纂形式。其名称中:
在少数语境中,“图经”作为成语,喻指“凭经验智慧处理事务”(源自《庄子·秋水》),但此用法远不及地理文献含义常见。
保艾鹁鸽布刀不致策序程式动作刺凤描鸾倅车打粟干东宫三少恩高义厚分散指挥福州市皋伊广贲谷神鼓书罕发黑潭化流黄铁会刊互为因果胶胶交口同声夹生积过尽然金鸦觜拒敌冷沉沉练缯尥铞儿马瘦毛长妙语连珠鸟澜品诣破坐潜身清简啨呤去除呿呀伤弓深丛渗和试産使典石剑石孔事实上隼张塌实投首屠龙乡蠹小康哓音瘏口嗋呷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