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体萎缩软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痿》:“白胶、鹿茸、鹿角、麋角、腽肭脐,并强阴气,益精血,补肝肾,润燥养筋,治痿弱。”
“痿弱”是一个中医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肢体萎缩软弱、力量不足的状态,常见于肌肉或器官功能衰退。如《本草纲目》记载通过鹿茸等药材“治痿弱”,即针对此类症状。
医学角度
中医认为痿弱多因精血亏损、筋脉失养导致,表现为肌肉弛缓无力甚至萎缩,如阳痿、下肢痿软等。现代医学中可能与神经损伤、低钾血症等相关。
引申用法
可比喻事物衰弱不堪,如“国力痿弱”形容国家衰败。
需注意与“萎弱”的区别:后者侧重“虚弱”的普通状态(如精神不振),而“痿弱”特指器质性功能衰退。
《本草纲目·主治一·痿》:“白胶、鹿茸……润燥养筋,治痿弱。”
提示:若涉及具体病症,建议咨询专业医师,避免自行用药。
痿弱(wěi ruò)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身体虚弱的词汇。它是由“疒”和“少”两个部首组成,共有9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并出现在《康熙字典》中。在繁体字中,痿弱的写法为「痿弱」,但在现代简体字中,痿弱的写法为「痿弱」。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不同的变体写法。例如,痿可以写作「萎」或「痿」,弱可以写作「弱」或「弱」。
以下是一些含有痿弱的例句:
组词:痿症、痿疾、弱病、体弱多病。
近义词:虚弱、衰弱、憔悴。
反义词:健壮、强壮、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