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浄名的意思、浄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浄名的解释

(1). 毘摩罗诘 (Vimalakīrti)佛的别称。亦指 毘摩罗诘 佛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五·释昙斐》:“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浄名 杜口於方丈, 释迦 缄默於双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坡,是 毗摩罗詰 。 唐 言 无垢 ,旧曰 浄名 ,然浄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 维摩詰 ,讹略也。”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八:“今日一灯方丈室,散花长侍 浄名 翁。”

(2).佛经名。《维摩诘经》的异称。 唐 郑薰 《赠巩畴并序》:“其於《浄名》, 僧肇 尤精达。”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顾以为必有本体,名曰物如。物如云者,犹《浄名》所谓色如耳。”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浄名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浄名(jìng míng)是汉语中的一个佛教专有名词,具有特定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核心释义

浄名是梵语“维摩诘”(Vimalakīrti)的意译,意为“洁净的名字” 或“清净无垢的名声”。

“浄”通“净”,指清净、无染;“名”即名称、声誉。该词特指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的核心人物——维摩诘居士,象征以智慧通达世间而不染尘俗的境界。

二、词源与佛教背景

  1. 梵语源流

    “维摩诘”(Vimalakīrti)由vimala(清净、无垢)与kīrti(名声、声誉)复合而成,汉译精准对应“浄名”二字,体现对佛法精神的高度凝练。

  2. 经典依据

    见于《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经》),维摩诘以居士身份示现病相,与文殊师利等菩萨论辩佛法,阐扬“心净则佛土净”的大乘思想。

三、文化意涵

浄名超越字面意义,成为佛教哲学的重要符号: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所说经》. 后秦弘始八年(406年).
  3.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上海医学书局, 1922年.

网络扩展解释

“浄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佛教术语

  1. 毘摩罗诘佛的别称
    “浄名”是梵语“Vimalakīrti”(音译“维摩诘”)的意译,意为“无垢称”或“清净名”。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解释:“旧曰浄名,然浄则无垢,名则是称”,说明其名称的由来与“清净无垢”的佛理相关。
    维摩诘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人物,以智慧辩才著称,常以居士身份示现教化众生。

  2. 佛经《维摩诘经》的异称
    “浄名”也指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该经以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的对话为核心,阐述“不二法门”等大乘教义。清代学者章炳麟曾引用该经解释哲学概念。

二、其他解释(较少见)

有部分辞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名誉清白、无污点”,如查字典网提到“浄名由‘浄’(纯净)和‘名’(名誉)组成”。但这一用法在佛教语境外的文献中较为罕见,可能与词源引申有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背景,可参考《维摩诘经》或玄奘《大唐西域记》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哀而不伤半老头鬓鸦赪頩抽头黜官癫癫倒倒第二信号系统东瑟东头供奉返转肥庶疯巅幞头拂云帚干倔告代歌女葛子捍护黄家诨裹货产火耕流种坚守徼妙教民交帐赍发髻发急袭眷侍教看扁亮拔郦道元临轩啰喽妙微旻序耐受力内河船拟人喷火器颇梨前符谦讬亲飨琼卮七液劝诫实是蒐补桃花源挑取题名道姓通衢大邑拖涎僞服无价之寳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