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黜官的意思、黜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黜官的解释

(1).减省官吏。《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九月, 郑 公孙黑肱 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 段 ,而使黜官薄祭。” 杜预 注:“黜官,无多受职。” 杨伯峻 注引 沉钦韩 补:“黜官者,减省其家臣。”

(2).贬降官职。《北史·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元和 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3).罢免官职。 唐 元结 《别何员外》诗:“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嶇。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其后库大狱兴,先后管库者,以库丁贿通姦伏法,或以失察黜官,而先生无预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黜官,汉语复合词,由"黜"与"官"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黜"本义为贬降、罢免,《说文解字》释作"贬下也";"官"指官职、官吏。二字组合后,"黜官"指古代对官员的罢免或降职处分,属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的惩戒机制。

从历代文献考据,该词在典章制度中多用于两种语境:其一指君主对官员的行政处分行为,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将黜官者五日而毕";其二指被罢免的官员身份,如《宋史·职官志》提及"黜官不得复与科选"。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层:①基于政绩考核或过失追责的行政处理;②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官员管理制度;③与"陟官"形成奖惩对应的治理体系。

该词在语义演变中衍生出相关词汇链,如"黜陟"(指官员升降)、"黜免"(罢免官职)、"黜退"(撤职降级)等,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职官管理术语群。现代汉语中虽已不作为常用词汇,但在历史文献研究和古代制度考证领域仍具学术价值。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12册;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黜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减省官吏

指减少官职数量或精简官员编制。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记载,郑国公孙黑肱因病归还封邑时“使黜官薄祭”,即要求削减家臣规模,减少祭祀开支。

2.贬降官职

表示官员因过失被降职或降低官阶。如《北史·魏咸阳王禧传》提到,官员若违反语言规范“当降爵黜官”;唐代韩愈的《蓝田县丞厅壁记》中也有官员因谏言被“黜官”的记载。

3.罢免官职

指彻底免除官员职务。唐代元结在《别何员外》诗中自述“黜官二十年”,清代吴敏树的《太常徐先生传》也提到官员因失职被“黜官”的案例。


总结
“黜官”的三种含义均与古代官员任免制度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如需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左传》《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赜谤诬班立边议捕论财赆层纍侧心错錣大古里代及打鷄駡狗断给芳卿扶桑抚喻歌诗搁田割刈含冰茹蘗亨醢鹤帔欢语鹄候汇兑惠庄虎戟狐狸尾巴浑厚驾鹤成仙佳人已属沙咤利敬身据此开面阃幕刳削澜翻郎台列署理治炉竈绿水青山马上看花马头调殁命鸟觜孽海强梁祈告宂糜深池市奸熟锦松墙缩地术套头裹脑通疏外流河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