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颇梨的意思、颇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颇梨的解释

指状如水晶的宝石。《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土地平正,出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盐緑、雌黄等物。”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颯被,画檐虫网颇梨碑。”自注:“温泉堂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为颇梨碑。”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颇梨,千岁冰所化,玛瑙鬼血所化。”参见“ 颇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颇梨是汉语古籍中对天然水晶或人造玻璃材质的一种书面称谓,常见于佛教经典及古代文学作品。该词源于梵语“sphaṭika”(音译“塞颇胝迦”)的音译缩略,原指透明纯净的石英晶体,后延伸指代类似质地的工艺品材质。

从词义演变看,“颇梨”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状如水晶的宝石”,《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则记载“颇胝迦,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佛经文献如《无量寿经》将“颇梨”列为“七宝”之一,与金、银、琉璃等并称,特指其晶莹剔透的物性特征。

材质辨析方面,《新唐书·西域传》描述“贞观十七年拂菻王遣使献赤颇梨”,证实古代将红色水晶纳入该称谓范畴。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假水晶用琉璃汁加色料铸成”,说明后期该词亦可指人造玻璃制品。

在文化意象层面,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诗中“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之句,以“颇梨”比喻酒器的澄澈,展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喻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颇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ō l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基本含义

“颇梨”指一种状如水晶的宝石,常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例如《魏书·西域传·波斯》提到波斯国出产“金、银、鍮石、珊瑚、颇梨”等物,说明它是古代西域的重要珍宝。

2.佛教文化中的意义

在佛教中,“颇梨”被列为七宝之一(又作“玻璃”),意为水精或水玉。其质地晶莹透明,颜色多样,以红、碧色最为珍贵,紫、白色次之。需注意它与现代人造玻璃不同,属于天然宝石类。

3.古籍中的用例

4.词源与结构

“颇”为左右结构,表偏向;“梨”为上下结构,本指水果,此处借音表宝石。该词为音译词,可能与梵语或西域语言相关。

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网页提到“颇梨”作为成语表示“某方面水平极高”,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魏书》《津阳门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枳奔叛闭关锁国必律不剌避贤路不拘一格操办蟾妃长蹻诚绩篪竹单简兜夫肥满丰将更践汞柱行家嗥嗥河伯健儿华嵩魂慑色沮焦暑基极金铭记序眷眄巨细客鸟亏本离参理化零坠龙殿龙忌率到糢糊涅面蟠夔荞丝清涤弱守山明水秀生父生患声玩石渠阁双岗属部鼠印贴助体意同旅退远讬铎望乡馆瓦兽微醺无惭下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