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的意思、通衢大邑的详细解释
通衢大邑的解释
同“ 通都大邑 ”。 清 王瑬 《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词语分解
- 通衢的解释 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
- 大邑的解释 .犹大邦。 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
网络扩展解释
“通衢大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ōng qú dà yì,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通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邑:指规模较大的城市或都会。
- 整体含义为四通八达、繁荣昌盛的大都市,强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经济发达。
- 与“通都大邑”同义,常作为中性词使用。
2.出处与用法
- 出处:清代王瑬《钞币议》中首次记载:“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
- 语法功能:作宾语,泛指大城市。例如:“上海作为通衢大邑,自古便是商贸重镇。”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通衢”和“大邑”组合而成。
3.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通都大邑、繁华都市。
- 反义词:穷乡僻壤、偏僻小镇(注:反义词未在古籍中明确对应,此处为逻辑推导)。
4.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 现代用例:“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许多中小城市也逐渐发展为通衢大邑。”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典故或用法,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衢大邑的意思
《通衢大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或重要的交通枢纽。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的部首是“⻠”和“阝”,其中“⻠”是上部分,表示道路,而“阝”是下部分,表示城邑。通衢大邑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通衢大邑》这个成语源于《左传•成公二年》,成文于公元前523年左右,形容一个城市的繁华和重要性。
繁体
《通衢大邑》的繁体为「通衢大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通衢大邑」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字形基本相似。
例句
这座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通衢大邑。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通衢、大邑
近义词:繁华都市、交通要地
反义词:偏僻村落、荒芜地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