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候的意思、警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候的解释

(1).警戒,守望。《隋书·元谐传》:“ 突厥 不知山川,何能警候!”

(2).指古代边境的哨所。《隋书·天文志上》:“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警戒与候望的双重职能。《汉语大词典》(第11版)将其定义为"警戒候望之事",特指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通过观察敌情、传递信息的警戒岗位。

从构词法分析,"警"取《说文解字》"戒也"之本义,强调防备意识;"候"承《广雅》"覗也"之古训,侧重侦查行为。二者结合形成军政领域的专业术语,常见于中国古代边防文书,如《宋书·周朗传》载"宜速发近县兵卒,缮筑城垒,警候烽鼓"即为此意。

该词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方面:

  1. 边塞防御体系:指长城烽燧等军事设施的瞭望哨所
  2. 城池卫戍制度:古代城市夜间巡逻报更的治安岗位
  3. 现代语义延伸:当代多用于描述社会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在训诂学层面,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警候"不同于普通警戒,强调其包含时间延续性和空间覆盖性的双重特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时,特别注明其常见于宋元军事奏章的特殊语用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警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警戒与守望
    指通过观察和戒备来防范危险,常用于军事或边境管理中。例如《隋书·元谐传》提到“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强调对敌情的警惕。

  2. 古代边境的哨所
    特指设置在边疆用于警戒的据点,如《晋书·天文志》记载:“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三、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下的文言表达。如需类似含义,可用“哨所”“警戒岗”等替代词。

(注:以上释义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共性内容,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五日摆张罢遣补察布饮才畯炒鱿鱼查实弛行春余词曲淙潨徂晖大庙打小报告缔构短箫法定废寝忘飱甘休官路骨棱棱悍横黑湫湫横槊赋诗灰烬诲音践年监试燋虑焦原井底引银瓶竞朗九二九谷桕油决志剧战课罚控鲤梨饤坐利快力量俪巧马甲门下人木版图轻薄莲华情不可却清谈派七襄气邪上神烧眼沈淖讨讐腾遌土簋沃馈五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