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饭的瓦器。《韩非子·十过》:“臣闻昔者 尧 有天下,饭於土簋,饮於土鉶。”《史记·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是以 尧 舜 之为君,茅茨不剪,饭以土簋,饮以土杯。”
“土簋”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种陶制食器的称谓,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词义解析
“土簋”由“土”与“簋”二字组成。“土”指陶土材质,《说文解字》释“土”为“地之吐生物者也”,强调其自然属性;“簋”为古代盛放黍稷的礼器,《周礼·地官》记载“凡祭祀,共簠簋”,表明其祭祀功能。二者合称,特指用粗陶烧制的简易簋器。
器物形制与用途
《礼记·乐记》载“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说明土簋形制圆口鼓腹,与青铜簋相似但工艺简朴。其材质取自黏土低温烧制,表面无釉,常用于民间日常饮食或低规格祭祀活动。《中国古代器物词典》指出,土簋在商周时期与青铜簋并行使用,是“礼不下庶人”制度下的平民化礼器代表。
文化象征意义
《墨子·节用》提到“饭于土塯,啜于土形”,将土簋与简朴生活方式相关联,体现先秦时期“尚质”思想。汉代郑玄注《仪礼》时特别区分“土簋”与“金簋”,强调材质差异背后的等级制度。现代考古发现中,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出土的夹砂灰陶簋,为土簋的实物佐证。
“土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定义
土簋指盛饭的瓦器,由黏土烧制而成,形状朴素无华,常见于古代农村或贫寒家庭。
历史背景
据文献记载,土簋在尧舜时期已被使用,如《韩非子·十过》提到“尧饭於土簋”,《史记》中也有“食土簋,啜土刑”的描述,说明其作为日常器皿的普遍性。
土簋因材质简陋、外观平凡,常被用来比喻普通或不起眼的人或事物,强调内在价值而非外在形式。例如:“他虽如土簋般朴素,却才华横溢。”
清代唐甄《潜书》提到“尧舜之为君……饭以土簋”,进一步印证了其与古代贤君简朴作风的关联。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查字典等来源。
白裳百官图办好班媛饱食背奥媚灶蚕山常寂光土诚砺池圃冲怠春风化雨大航达人鼎折覆餗逗晩对课藩房飞炧刚獝耕耰贯属诡辩术鬼脸钱桂系红儿红衣大炮嘉币燋釜孑轮酒瓻絶爱空虚畾茶连阴雨灵翰没有不散的筵席免囚齧铁你懑前恶戕害浅注七巧图穣岁瑞草森罗宝殿山里红世教适历噬啮舒快肃眘陶瓦铁雷惟日为岁偎拥无舛诬谰晤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