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白居易 有《井底引银瓶》诗。叙述一女子自由恋爱而终被迫离弃。后用以比喻情人或夫妻被迫分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不是 崔韜 逢雌虎,也不是 郑子 遇妖狐,也不是井底引银瓶。”亦作“ 井底坠银瓶 ”。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吉丁丁璫精砖上摔破菱花镜,扑通通冬井底坠银瓶。”
“井底引银瓶”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其含义和背景需结合诗歌内容及历史语境综合理解:
白居易通过“井底引银瓶”“石上磨玉簪”两个意象,隐喻封建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脆弱性:
需注意“井底引银瓶”与“井底银瓶”的细微差异:前者侧重过程(努力牵引而失败),后者强调结果(成果毁于一旦)。二者均源于同一典故,但语境侧重不同。
《井底引银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井底引出的银瓶。这个成语比喻靠着外力得到的一些财物,没有真本事或实力。
拆分部首可以分为:井、底、引、银、瓶。
根据笔画计算,各个字的笔画数分别为:井(4画)、底(8画)、引(4画)、银(11画)、瓶(11画)。
《井底引银瓶》最早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该小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贪婪的人抓住机会捞取财富的故事,并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此人的行为。
井底引銀瓶(jǐng dǐ yǐn yín píng)
古代写成「井底吊银瓶」,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写法。
他没有才能,却总是依靠井底引银瓶,结果一事无成。
井下;井台;底线;引导;银行;瓶子。
树大招风;矮子里拔将军;因势利导。
自力更生;手艺精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