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襄的意思、七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襄的解释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襄是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天文与文学意象,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天文星象的本义

指织女星在白昼七个时辰内的移动轨迹。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自卯时(5-7点)至酉时(17-19点)为昼,共七时辰。织女星在天空移动七次,故称“七襄”。此说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毛亨传:“襄,反也。”郑玄笺:“襄,驾也。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

二、织作技艺的引申

因织女星名含“织”字,古人将星体移动拟人化为织布动作。“七襄”遂引申为反复织作、精工细制的丝绸纹样。清代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为:“织者以纬线往来七次而成布,犹织女星一日移七次。”

三、文学象征的升华

后世文人将“七襄”赋予多重意象:

  1. 时间流逝:如南朝江总《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以织女停梭暗喻七襄辰移;
  2. 才思精妙: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七襄机杼天孙锦,为写回文寄阿谁”,喻诗文如天孙织锦般华美;
  3. 天道规律:《汉书·天文志》以星象喻人事,称“七襄为经纬,象王政之有条理”。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诗经·小雅·大东》(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
  3. 《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七襄”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七襄”是一个源自《诗经》的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及文化背景:

  1. 天文现象:织女星移位
    原指织女星在白昼七个时辰(从早至晚)的位置移动。《诗经·小雅·大东》提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郑玄注解“襄”为“驾”,即更移位置,每日移动七次。明代周祈提出另一说,认为“七襄”指织女每日织锦七次却未完成纹章,强调其徒劳。

  2. 代指织女星
    唐代诗词中常以“七襄”直接指代织女星,如杜审言《七夕》中“天街七襄转”,借星象喻七夕神话。

  3. 精美的织锦
    明清文学中引申为华美织物的代称。例如明代汪延讷《广陵月》用“精工绚七襄”形容织锦工艺,清代袁枚诗中亦以“七襄”比喻云锦。

  4. 反复推敲的诗文(较少见)
    少数文献中用于形容反复修改的创作,如南朝颜延之诗句“七襄无成文”,暗喻诗文雕琢。

总结
“七襄”本为天文术语,后随文学发展衍生出神话、工艺及创作层面的比喻义,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化演变。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古典诗词中多关联织女传说或织物之美。

别人正在浏览...

搬指保险法倍摘秕言谬说柴草常谭缠裹抄近路查夜愁惨储吏瘅热道长灯亮儿洞学睹物伤情恩爱肺腹非谋概复刚悍咯吱公布公单公善关吏厚此薄彼滑头面烜耀蛱蝶图胶輵九折臂空单快意老硬臝虫脉口孟竹面齿墨缞从戎某门溺篑牛呞旁爱洀桓俏冤家齐匀容心神魂荡飏市贩石隖守旧派水宿山行疏证嗣续俗纷韬发天戈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