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意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解释

我国以发展高级科技产品、引进世界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独立经济区域。在这些区域内,采取经济特区的若干政策,给外商以优惠待遇。《人民日报》1984.5.28:“ 天津市 技术改造领导小组,正在着手起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案,争取尽快上报*********审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济技术开发区(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简称ETDZ)是指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设立,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特定区域。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和高效政务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核心定义与特征

  1. 政策先行区

    享有税收减免(如企业所得税优惠)、土地优惠、便捷通关等特殊政策,旨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参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对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界定(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 产业集聚平台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聚集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

  3. 开放创新载体

    承担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任务,同时推动产学研结合,如苏州工业园设立中外合作研发中心(来源: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发展意义与现状

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23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来源:商务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典型案例如广州经开区通过建设“智谷”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来源: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公开报告)。

术语溯源:该词条于1984年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关于在大连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中,后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78页,定义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吸引外资为主的经济功能区”。

网络扩展解释

经济技术开发区(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是中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以下从定义、特点、分类及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解释:

1.定义与背景

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于1984年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旨在通过特殊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其核心任务是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出口创汇,并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示范。

2.主要特点

3.分类层级

根据规模和行政级别分为:

4.功能与作用

与经济特区的区别

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产业和技术发展,范围较小;而经济特区(如深圳)是综合性开放区域,政策自由度更高。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定义和分类,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节,可查阅相关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华华包蒙保乂彩丝常日塍岸乘白瞋心酬谘传输大汉箪瓢陋巷导演邸抄鹅帽燔烧翻誊发歪干扬广疮后遗症花草茄克柬拔嘉闻蓟门锦段镜伏隽游开胶狂佻老妇俚儒马价银子麻尾明行扭缠女中丈夫蓬赖麻直疲殆全文曲泽三建慎比勝妙生性石甔水器四时节宿储昙无甜味挑检贴肉通身屠所牛羊卧碑吾侬相惊伯有香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