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包蒙的意思、包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包蒙的解释

(1).包容愚昧的人。《易·蒙》:“九二,包蒙,吉。” 孔颖达 疏:“包,谓包含。九二以刚居中,童蒙悉来归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 夫之 ﹞祗畏冰渊,差远巨憝,则固先生包蒙以养不中之明德所被也。”

(2).泛指愚昧。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 叔向 掊包蒙之钥,游於广大,而常自言用功益难,进道愈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包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指包容愚昧之人。

    • 出自《易经·蒙卦》爻辞“九二,包蒙,吉”,孔颖达注疏解释为“包含童蒙,以刚居中,能含容而不拒”。后引申为对有蒙昧之人的宽容态度。
  2. 引申义:泛指愚昧本身。

    • 如唐代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中“包蒙欣有击”,宋代叶适文中的“掊包蒙之钥”,均以“包蒙”代指蒙昧状态。

二、语境与用法

三、总结

“包蒙”的核心含义是“包容蒙昧”,既指对他人的宽容,也暗含对自身愚钝的认知。其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化”与“自省”的双重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包蒙

包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含义丰富多样。可以拆分为“包”和“蒙”两个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包”字的部首是“勹”,它共有五画;“蒙”字的部首是“艹”,它共有十画。

来源

“包蒙”一词来源于古代,是汉字演变发展的产物。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包蒙一词的使用记录。

繁体

在繁体字中,“包蒙”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的“包蒙”字写作“包蒙”。

例句

1. 他能够包蒙过关,顺利通过考试。
2. 这个问题包蒙不了,需要仔细研究。

组词

包蒙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包蒙包恩”、“包蒙拾级”等。

近义词

类似意思的词语有包容、容纳、接纳等。

反义词

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排斥、拒绝、否定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