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殆的意思、疲殆的详细解释
疲殆的解释
疲乏。《论语·为政》“思而不学则殆” 三国 魏 何晏 注:“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半夜经营,疲殆颇甚,少一合眸,不觉睡去。” 吴组缃 《山洪》三十:“那老人垂头丧气,疲殆得发红发黑的眼眶里转着泪珠。”
词语分解
- 疲的解释 疲 í 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 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殆的解释 殆 à 危: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大概,几乎:伤亡殆尽。 古同“怠”,懈怠。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疲殆是古汉语中表示极度疲劳的复合词,由“疲”与“殆”两个近义语素构成,具体释义如下:
-
词义解析
-
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文言作品,如:
《后汉书·光武帝纪》:“老吏疲卒,皆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此处“疲卒”暗含“疲殆”之意,指士卒长期征战后的萎靡状态。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虽未直用“疲殆”,但所描写的生理极限与之契合。
-
现代使用与同义词
“疲殆”属文言遗存词,现代汉语多用“疲惫”“疲敝”“精疲力竭”替代。相较而言:
- 疲惫:侧重体力消耗后的倦怠感。
- 疲敝:多形容群体(如军队、民众)因长期压力导致的衰败。
- 疲殆:更具书面色彩,强调濒临崩溃的极端状态,今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化表达。
依据来源:
- 字义解析参考《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及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释义。
- 典籍用例引自《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古文观止》收录篇目。
- 现代语义对比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疲”“殆”词条引申。
网络扩展解释
“疲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í dài,意为疲乏、困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身体或精神上的极度疲劳、困倦状态,常与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度相关。
- 构词解析:
- “疲”:本义为劳累、倦怠。
- “殆”:此处取“疲困”之意,与危险、几乎等含义不同(如“危殆”“殆尽”)。
古籍与文学用例
- 《论语·为政》注释
三国魏何晏注“思而不学则殆”时提到:“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强调过度思考导致精神困乏。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半夜经营,疲殆颇甚,少一合眸,不觉睡去。”
——描述体力劳作后的疲惫状态。
- 现代文学《山洪》
吴组缃写道:“那老人垂头丧气,疲殆得发红发黑的眼眶里转着泪珠。”
——体现身心俱疲的具象描写。
相关说明
- 近义词:疲惫、疲倦、困乏。
-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口语中更常用“累”“疲倦”等词。
- 注意:与“殆”的其他含义(如“危险”“几乎”)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殆”的多种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不伐朝代瞠乎后矣怆悢聪明鸟到了电子排版东华妒害坊贾鼓盏豪诞黑砂星赫烈怀抚圜流徽识酱赤兼烛健卒椒锳金气通进向决履口吞三世蜡纸类名燎爥理比藜烝砻砻鸾氛乱语胡言洛女緑内障溟洲迷亡木石培训班栖惶磬襄趋时三庚杀地诗舫石磐实事求是踏张天欃顽滞为力文官果五车腹笥武悍夏节遐凝显令小法笑嬉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