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诫的意思、警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诫的解释

警告劝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时 妙吉祥菩萨 知而惜焉,欲相警诫,乃弹指悟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是时君臣宴乐,相为警诫,犹有二代之风。” 缪敏 《回忆五四时期的*********同志》:“我们是来查 日 货的,你这烟是 日本 货,不能卖了,你们交出来,我们烧毁它,以示警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诫"的汉语词典释义

"警诫"是汉语中由"警"与"诫"构成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将其定义为:"通过警告、劝告使人警惕并改正错误",具有预防性教育和警示规范的双重功能。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王符《潜夫论》"明刑作教,警诫愚顽",表明其劝谕与警示的核心语义贯穿古今。

从构词法分析,"警"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戒也",强调预先防范意识;"诫"则指"敕也",含教导规范之义。二者组合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先通过警示引起注意,再施以规劝实现行为约束,这一特征在《汉语大词典》的"以言相警,以行相诫"用例中得以印证。

现代语境中,"警诫"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1) 司法领域指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警告(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2) 教育场景中表示师长对学生的规劝训导;3) 公共安全警示标识的通用表述。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强调其与"警戒"的区分:前者侧重言语规劝,后者强调行为防备。

典型用例可参考《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是最好的警诫",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警诫令"文书范本,均体现其官方语境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警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ǐng ji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警告和劝诫 来提醒他人注意潜在的错误或危险,以达到防范或改正的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构成与含义

    • “警”:指警示、提醒,强调引起注意;
    • “诫”:指劝告、告诫,侧重通过语言或行动规劝他人。
      合起来表示“通过警告和劝诫使人警惕”,既包含对危险的警示,也包含对行为的纠正。
  2. 应用场景

    • 正式场合:如法律、纪律中的警告措施(如“以示警诫”)。
    • 日常提醒:如教育或人际交往中劝人谨慎(如“警诫后人”)。
    • 文学与历史:古代文献中常用,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弹指悟之,欲相警诫”。

二、相关辨析

  1. 近义词

    • 警戒:更强调防范危险(如军事戒备);
    • 告诫:侧重用言语规劝(如长辈劝诫)。
  2. 反义词

    • 纵容:放任错误行为,与“警诫”的主动干预相反。

三、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以参考《汉语词典》或《辞海》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相易百举百全卑人驳勘不弟布幔常绿吃不退绸缪帐扆磁极瓷砖单人滑打杂灯心绒点召濎泞髑儿碓房放哨放意方枕泛淫風痱丰神异彩拊拍函方鸿稀鳞绝槐龙教课家天下金绶惧怖具闻旷渺揽长工奁匣蓼虫忘辛理代龙仙芝落实鹿爪旅树配递朋伙谦光启銮气圈权说泉途如黄三阳五输骚人墨士暑来寒往说铁骑儿屯夕温煗享聘小试锋芒辖制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