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俗的意思、谐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俗的解释

谓与时俗相谐合。 元 孙琏 《述怀》诗之一:“少也不谐俗,老去益美闲。” 清 王崇简 《姚若侯至感赠》诗:“独宜纵酒聊谐俗,何处狂歌可问天。”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其蔽也,不能谐俗,与物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俗(xié s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适应世俗风气

    指言行举止与当时的社会习俗相协调,不标新立异。例如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载:“(白居易)诗专以谐俗,故流传特广。” 此处强调白居易的诗风因贴近大众审美而广受欢迎。

  2. 通俗化表达

    特指将深奥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形式。如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析:“乐府诗谐俗而动人,雅言则典正则难解。” 说明谐俗手法能增强作品的传播力。

二、文化意涵

该词承载中国传统“雅俗观”,反映士大夫阶层对通俗文化的态度。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指出:“谐俗非媚俗,乃通变之智慧”, 强调调和雅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策略。


权威参考来源

  1. 赵翼《瓯北诗话》(清乾隆刻本)
  2. 胡应麟《诗薮》(明万历十八年刻本)
  3. 章学诚《文史通义》(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修订版)第11册,页1063
  5. 《辞源》(第三版,2015年)酉集,页298

网络扩展解释

"谐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与时俗相谐合,即指个体或事物与社会习俗、大众观念保持协调一致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例

  1. 元代孙琏《述怀》诗:"少也不谐俗,老去益美闲",通过对比青年与老年对世俗的态度,展现生命阶段的价值转变。
  2. 清代王崇简《姚若侯至感赠》:"独宜纵酒聊谐俗",反映文人借饮酒等行为暂时融入世俗的生存策略。

三、使用语境

数据来源

该词释义综合参考了沪江在线词典(高权威性)、千篇国学等资料。由于该词属古汉语范畴,建议在文学创作或古籍阅读时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其微妙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膀白破百兽率舞布被瓦器彩帛蟾钩谄竞承宾赤尉躭带担值底节对局返工鲠峭构逆唂咕轨程鼓石皇眷鄠杜湖广晖范豁辟火烧眉毛夹袋人物见鞍思马见谷茭米谨度济济锵锵枸橼劳方连系梨圈落红懋长冥府明润鸣杼牟盛木强翩眇平翅黔细稍杀生刍圣训柿花狮子壶霜匣桃橛田备擿挡问安沃灌乡瓜子相门户笑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