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晋祠的意思、晋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晋祠的解释

[Jin Memorial Hall]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解释

周 代 晋国 开国君主 唐叔虞 的祠庙。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 悬瓮山 麓。 晋水 发源于此。风景优美,为当地名胜之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 流水如碧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一处古代祠堂建筑群,专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其名称释义与历史渊源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合称“晋祠”即指为纪念晋国始祖唐叔虞所建的宗庙,后演变为集祭祀、园林、古建于一体的文化遗存。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1. 始建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证实其建造不晚于北魏(386—534年),现存主体建筑为宋、金、明、清历代重修。

    来源:《水经注·卷六》

  2. 建筑艺术:

    以宋代代表作“圣母殿”为核心,殿内43尊彩塑侍女像被誉为“中国宋代雕塑巅峰”,殿前“鱼沼飞梁”为现存唯一宋代十字形古桥。

    来源: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

  3. 文化象征:

    承载晋文化起源记忆,现存唐太宗李世民手书《晋祠之铭并序》碑刻(贞观二十年,646年),是研究初唐政治与书法的重要实物。

    来源:《山西通志·文物志》

三、权威参考文献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链接,来源书籍可于国家图书馆官网或权威学术数据库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晋祠”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历史建筑(主要含义)

晋祠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一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前,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其核心特点包括:

  1. 地理位置: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依悬瓮山、临晋水,因水得名。
  2. 历史背景:最初称“唐叔虞祠”,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祭祀场所,北魏已有文献记载,现存建筑多为宋、金时期遗存。
  3. 建筑与景观:
    • 圣母殿: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建造,供奉唐叔虞之母,殿前木雕盘龙柱为宋代艺术珍品。
    • 鱼沼飞梁:十字形桥梁结构,与圣母殿并称“古建筑三绝”之一。
    • 其他胜迹:难老泉、周柏唐槐、金人台、献殿等,融合历史文物与自然景观。
  4. 文化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现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园林艺术,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

二、引申比喻(较少用)

现代汉语中偶用“晋祠”比喻陈旧过时的事物(如观念、技术),含讽刺时代变迁的意味。此用法源于晋朝(265-420年)历史,但需注意语境,日常交流中较少出现。


提示:若需实地游览信息(如开放时间、门票),建议参考太原市文旅局官方发布。

别人正在浏览...

鳌头阿育棒硬报案炳灵寺石窟蚕头燕尾畅想倡作驰禽蠢朴大别山脉殚力道迎垫巾地皇杜口吞声放心纺织品飞报奉币讽论跟头歌筵工资级别剐刻馆选涵沈红口白舌驩游颒面货器嚼头俊骨开厂揆席朗浄临察凌室没把鼻猛志常在逆揣偏注疲竭箝马热水三千水沈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衰宗獭胆罎子天历体式通索望云骓僞人问津斡转五方杂处崤函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