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钗十二行的意思、金钗十二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钗十二行的解释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头上金釵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后以比喻姬妾之众多。 唐 白居易 《酬思黯戏赠》诗:“钟乳三千两,金釵十二行。”自注:“ 思黯 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娇妾美婢,倚翠偎红;金釵十二行,锦障五十里。” 清 赵翼 《偶得》诗之七:“金釵十二行,本非书生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金钗十二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演变,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思
    原指女子头戴金钗的繁复发饰,如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描绘洛阳女子莫愁的华贵装扮。

  2. 引申比喻
    后逐渐演变为姬妾众多的象征。例如唐代白居易《酬思黯戏赠》诗“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自注中提及友人“歌舞之妓颇多”,直接关联此意。

二、典故来源

三、使用场景

  1. 古典文学:
    多用于描述富贵人家妻妾成群,如《醒世恒言》中“金钗十二行,锦障五十里”。
  2. 诗词创作:
    宋代晁补之、朱敦儒等词人亦用此典,如“金钗十二拥婵娟”,延续姬妾众多的意象。

四、辨析与扩展

五、权威参考

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相关注释,印证其古典文学中的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金钗十二行》

《金钗十二行》是一首饱含抒情的古代汉语词,流传于中国儿童文学中。该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孩的形象,并通过对她的自信、勇敢和独立精神的赞美,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

《金钗十二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金钗十二行》的名称可以从其字面意思进行拆分:

根据部首拆分,《金钗十二行》的部首分别是“金”和“钅”,它们的笔画分别为4和9。

《金钗十二行》的来源

《金钗十二行》最早出现在明代王景圣的《容斋随笔记》中,由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许地山编入《童蒙小识》一书后,广为流传。

《金钗十二行》的繁体字

《金钗十二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

「金髮十二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一些偏旁的形状和字体的样式。以《金钗十二行》中的几个字为例:

「金」的古代写法是「釒」;「行」的古代写法是「行」。

《金钗十二行》的例句

《金钗十二行》的常用一句话是:

「金钗斜插鬓如云,十二楼中月自明。」

相关词语

组词:金色、金银、金质、钗头、钗环、钗子。

近义词:金镜、金盏、金盒。

反义词:铜钗、铁钗、木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