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钩肠债的意思、钩肠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钩肠债的解释

亦作“钩肠债”。比喻常挂心头的烦恼事。《水浒传》第二八回:“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钩肠债,几时得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钩肠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文献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词汇释义

指令人牵肠挂肚、难以释怀的旧债或未了之事,强调债务或心事的纠缠性与长期性。


二、文献例证与权威出处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记载“钩肠债”为“比喻时常挂念的债务”,并引用古典小说用例佐证(《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87页)。

  2. 《水浒传》经典用例

    第五十五回描述徐宁因祖传宝甲被盗而忧心:“虽是得了性命,却似失了珍宝,只这一副甲,又值万金,如何不挂在心上?这便是钩肠债。”此处生动刻画人物对失物的耿耿于怀。


三、文化内涵解析

该词反映了传统社会对信用伦理的重视:


四、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使用中,“钩肠债”可泛指任何长期困扰、难以摆脱的负担,如: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施耐庵. 《水浒传》[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网络扩展解释

“钩肠债”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像债务一样时常挂在心头、难以释怀的烦恼事,比喻长期困扰人的心事或未解决的牵挂。其结构为偏正式短语,常作宾语使用,如“那是一笔钩肠债”。

2. 出处与例句
源自《水浒传》第二八回:“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钩肠债,几时得了!”。此处通过武松的台词,生动体现了对“未了之事”的焦灼感。

3. 比喻延伸
现代用法中,该词不仅指实际债务,还可引申为情感纠葛、工作压力等长期困扰人的问题,强调心理层面的持续性负担。

4. 近义与关联
与“心头大石”“耿耿于怀”等词义相近,但更突出“如债务般难以摆脱”的特性。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手反裘伴舞秉公任直彩绚惨淡钗雀澄深雠应东北敦默寡言敦琢飞魄改道寡不敌众乖背管饭顾览国乱姑翁薅锄横是荒率还元汤家臣将匠尽尽近郡旧贯谲狯麇至骏足抠抠缩缩牢城老姥力排众议乱头马馆莫敢磨形炼性扭搐辟邪树青风清节里倾尽琼笥岂止歧旨趣步声应气求沈骸水案,水案儿嵩呼锁桔烫金棠苎襕衫廷杖通牒屠岸无端生事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