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农桑之事。 唐 颜真卿 《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夫人躬甘菲糲,劝勉桑穡。”
“桑穑”为汉语古语词汇,现多写作“桑穡”,指与桑树种植、养护及蚕桑生产相关的农事活动。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穑”原指收割谷物,后衍生为农事总称,“桑穑”特指围绕桑树展开的耕作与蚕丝生产活动,常见于古代农业文献。
从语源学角度,“桑穑”一词可追溯至《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描述古人修剪桑枝的场景,印证其与农时的紧密关联。《齐民要术》亦记载:“种桑柘,饲蚕取丝,乃民之根本”,体现其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现代汉语中,“桑穑”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例如沈从文《边城》提及“桑穑之勤”,借指湘西地区蚕桑劳作场景。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文化内涵,具有语言学与民俗学双重研究价值。
“桑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解释:
基本释义
“桑穑”指农桑之事,即与种植桑树(用于养蚕)和农耕相关的生产活动。该词由“桑”(桑树,代指蚕桑业)和“穑”(收割谷物,泛指农事)组合而成,综合表达古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
文献出处
唐代颜真卿在《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中写道:“夫人躬甘菲粝,劝勉桑穑”,意为墓主夫人亲自从事简朴劳作,鼓励农桑生产。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相关词汇扩展
注意
由于当前可参考的权威资料有限(仅来源于古籍引用),若需深入研究,建议结合更多历史文献或专业辞书进行考证。
襃厉包衣标名鷩鸟辞满待闲大难临头蹬腿杜邮之赐遌顔发炎伏词浮俗纲船狗苟豪乱黑麻黄色文学靧浴魂不守舍交愤矫抑骄盈偈偈饥倦辑理金刚圈九隩郎闱狸裘六顺蠪蟜鸾盖绿云毛发丝粟盟首暖阁排掉青龙金匮勤劬嬛緜穷陬七弯八拐认清人心归向三危山缮兵省循魫角冠子释位四物松畅腾跃同厕土断违废伟烈瓮子闲不容缕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