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农桑之事。 唐 颜真卿 《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夫人躬甘菲糲,劝勉桑穡。”
“桑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解释:
基本释义
“桑穑”指农桑之事,即与种植桑树(用于养蚕)和农耕相关的生产活动。该词由“桑”(桑树,代指蚕桑业)和“穑”(收割谷物,泛指农事)组合而成,综合表达古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
文献出处
唐代颜真卿在《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中写道:“夫人躬甘菲粝,劝勉桑穑”,意为墓主夫人亲自从事简朴劳作,鼓励农桑生产。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相关词汇扩展
注意
由于当前可参考的权威资料有限(仅来源于古籍引用),若需深入研究,建议结合更多历史文献或专业辞书进行考证。
桑穑,一个古老的汉字,语义丰富,是指桑树的果实或者泛指所有桑树的果实。
桑穑的部首分别是木和穴,木表示这个字与木有关,穴表示这个字与穴有关。桑穑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桑穑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桑是指桑树,穑是指桑果。根据古籍记载,桑树生长茂盛,每逢秋季,桑树上的果实会成熟,人们采摘这些成熟的果实就称为“穑”,逐渐演变为表示桑树的果实的专用词。
桑穑的繁体字为桒歲。
桑穑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而有所变化,常见的写法有桑,以及较古老的写法如桒、桑果等。
1. 农民们在秋季采摘了一大篮桑穑。
2. 这片地区是一个著名的桑穑产地。
桑丝、桑椹、桑苕、桑葚等。
桑葚、桑果。
桑树、桑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