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傲倨的意思、傲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傲倨的解释

倨傲;骄傲。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当其见经略,为畏缩状;临兵丁,作傲倨状。”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这四政和这儿的傲倨自顺,好乐淫人,立命怠事,崇丧循哀,是完全一致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傲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态度傲慢,神情自矜”。该词由“傲”与“倨”两个单字构成:“傲”表示自视甚高、不屈服于人的性格特质,《说文解字》释为“倨也”;“倨”则特指肢体语言中的傲慢姿态,《礼记·曲礼》注疏称“箕坐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后引申为待人接物时的轻慢态度。

在具体语境中,傲倨多用于描述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无礼表现。如《汉书·汲黯传》记载:“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视之”,颜师古注“厕谓床边,踞床视之,言其傲倨”,生动展现卫青面圣时不合礼仪的傲慢举止。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分析或人物性格评述,例如文学评论中形容《红楼梦》王熙凤“待下人傲倨,言语间多含讥诮”。

构词法层面,“傲倨”属于同义复合结构,此类构词方式在古汉语中尤为常见,如“恭敬”“懈怠”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类为“贬义形容词”,标注为书面语体,这与其多现于典籍文献的语言特征相吻合。

网络扩展解释

“傲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ào jù,由“傲”和“倨”两个同义字组合而成,表示倨傲、傲慢不逊 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 “傲”指自高自大,如“傲慢”“傲骨”;“倨”意为不谦逊、态度高傲,如“倨傲”。
    • 两字连用强化词义,形容人骄傲、轻视他人,如《史记·孔子世家》中晏婴批评儒者“傲倨自顺”。
  2. 引申与用法

    • 可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如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提到“临兵丁,作傲倨状”。
    • 近义词包括“倨傲”“傲慢”,反义词如“谦逊”“恭顺”。

二、文献与权威注解

  1. 字源考据

    • 《说文解字》释“傲”为“倨也”,《广雅·释言》称“傲,倨也”,表明两字互通。
    • 《康熙字典》将“倨”解为“不逊”,进一步佐证词义。
  2. 经典用例

    • 郭沫若《十批判书》提到“傲倨自顺”与儒家礼教相悖。
    • 《礼记》《荀子》等典籍强调“傲不可长”,警示傲慢的危害。

三、现代应用


“傲倨”以并列结构强化傲慢之意,字源清晰且文献用例丰富,需结合古典注解与现代语义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广雅》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摆撼宝臧闭门塞户比索博洛尼亚大学搀捔初魄淡荡单方面蹈其覆辙恶躁凡恶幡纸傅粉施朱负忧高弟固志好货喝撺厢黑蛟画境惶怯皇太子建节教护窭民均籴康顺魁峨琅华玲珑路银买鬼密禀磨濯木材厂奈心欧姆劈地平均平语醗酵齐刀清浄白省轻鲜少言寡语申牌沈潜疏房鼠啮虫穿搜辑挑大梁通塞头嗌推调惋愤五使綫毯霄盖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