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鼠的意思、耳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鼠的解释

兽名。即鼯鼠。《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 晋 郭璞 《耳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鸓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其形象与特性主要记载于先秦典籍《山海经》中。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耳鼠指一种形似鼠类、兼具鸟类特征的奇幻生物。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其形态为“鼠身而菟首,麋身而鱼尾”,即拥有鼠的身体、兔子的头部、麋鹿的躯干和鱼的尾巴,能飞翔于空中。传说食用其肉可抵御百毒,具有辟疫功效 。

二、名称解析

三、文献出处与考释

  1. 《山海经》原始记载

    《山海经·北山经》明确描述耳鼠产于丹熏山,声如獋犬,可御百毒。此为后世考据的核心依据(来源:袁珂《山海经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ISBN 9787101072136)。

  2. 历代注疏

    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时称耳鼠“形如鼠,兔头,能飞”,强化其复合生物特征(来源:郭璞《山海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

  3. 博物学关联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推测耳鼠或与现实鼯鼠(飞鼠)存在意象关联,反映古人对自然生物的想象延伸(来源: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文化象征

耳鼠在神话体系中代表古人融合多种动物特性的创造思维,其“御百毒”的功能性描述,折射出先民对祛病安康的朴素诉求,成为中医药文化中灵兽崇拜的早期雏形 。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耳鼠”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异兽,其形象和特性在不同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文献来源与基本特征

  1. 《山海经》记载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描述,耳鼠“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其外形融合鼠、兔、麋鹿的特征,头部似兔,身体如麋鹿,尾巴可辅助飞行,叫声类似犬吠。

  2. 古代注释与分类
    晋代郭璞在《耳鼠》中提到“厥皮惟良,百毒是御”,认为其皮毛可御毒。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耳鼠归为“鸓鼠”一类,可能与鼯鼠存在关联。

二、神话功能与象征意义

  1. 特殊能力
    耳鼠以尾巴滑翔飞行,这一特性在先秦文献中已明确记载。此外,传说食用其肉可“御百毒”,甚至治疗疾病。

  2. 文化衍生形象
    在架空世界“九州”中,耳鼠被赋予更丰富的设定:体型类似松鼠,毛色多样,大耳朵可辅助滑翔,常作为宠物或信使。

三、学术争议与考据

部分学者认为耳鼠原型可能是鼯鼠(一种可滑翔的哺乳动物),但神话中的耳鼠更强调其复合生物特征与超自然能力,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想象与神化。


耳鼠是融合多动物特征的神话生物,兼具实用功能(御毒)与奇幻色彩(飞行),其形象从《山海经》到现代文学不断演变,成为连接古代信仰与当代创作的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保白俵解别择不通皮猜畏蚕头唱籍乘车辰勾大殓刀抹登丁德音莫违电露东荡西除法宫飜手云覆手雨風靡雲蒸腐障改朝换代格来钩娄固植号弓黑里俏画影蕙色诨词活托蛱蜨图荐达金银花举迹莲华世界门道民物秘苑旁祸辟谣掐子桡辞人材山灵善知识神羊儿侍酒疏迟司马迁私谢随兴桃夭李艳特有属性天下第一田庄通舄瓦铛巫山洛浦夏后氏下齐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