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鼠的意思、耳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鼠的解释

兽名。即鼯鼠。《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 晋 郭璞 《耳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鸓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耳鼠”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异兽,其形象和特性在不同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文献来源与基本特征

  1. 《山海经》记载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描述,耳鼠“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其外形融合鼠、兔、麋鹿的特征,头部似兔,身体如麋鹿,尾巴可辅助飞行,叫声类似犬吠。

  2. 古代注释与分类
    晋代郭璞在《耳鼠》中提到“厥皮惟良,百毒是御”,认为其皮毛可御毒。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耳鼠归为“鸓鼠”一类,可能与鼯鼠存在关联。

二、神话功能与象征意义

  1. 特殊能力
    耳鼠以尾巴滑翔飞行,这一特性在先秦文献中已明确记载。此外,传说食用其肉可“御百毒”,甚至治疗疾病。

  2. 文化衍生形象
    在架空世界“九州”中,耳鼠被赋予更丰富的设定:体型类似松鼠,毛色多样,大耳朵可辅助滑翔,常作为宠物或信使。

三、学术争议与考据

部分学者认为耳鼠原型可能是鼯鼠(一种可滑翔的哺乳动物),但神话中的耳鼠更强调其复合生物特征与超自然能力,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想象与神化。


耳鼠是融合多动物特征的神话生物,兼具实用功能(御毒)与奇幻色彩(飞行),其形象从《山海经》到现代文学不断演变,成为连接古代信仰与当代创作的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耳鼠这个词是指一种鼠类动物。它的拆分部首是耳(ĕr)和鼠(shŭ),耳的拆分部首是耳(ear),鼠的拆分部首是鼠(rat)。 耳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它在《尔雅》一书中被首次记录。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尖耳朵并且活跃的小动物,例如兔子或者松鼠。在繁体字中,耳鼠的写法为耳鼠。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耳鼠与现代写法相同,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这进一步强调了该词在历史上的持久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耳鼠这个词的例句: 1. 我昨天在公园里看到一只耳鼠跳来跳去。 2. 这只小耳鼠真可爱,它的耳朵尖尖的。 3. 耳鼠喜欢在树上活动,它们非常敏捷。 一些相关词汇包括:鼠类、老鼠、耳朵、耳猴。 至于组词,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例如:耳鼠洞、耳鼠玩偶、耳鼠衣等。 最后,关于反义词,耳鼠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使用其他词语来描述相反的特征,例如“耳病”表示耳朵不舒服或异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