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语的意思、苦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语的解释

犹苦言。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清 黄景仁 《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诗:“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惻惻。苦语犹在耳,形影儵以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苦语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恳切的劝诫或令人警醒的逆耳之言,强调言语内容因直率、尖锐而使人感到难以接受,但本质是出于善意或关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义与情感色彩

    “苦”在此非味觉之苦,而是比喻言语带来的心理不适感,如忠告的刺耳、批评的严厉;“语”指话语、言辞。合指逆耳却有益的规劝,带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劝诫意味。该词隐含说话者的真诚与听者的抗拒,属中性偏褒义词汇(参考《汉语大词典》)。

  2. 语义演变与古典用例

    古汉语中“苦语”常与“甘言”(奉承话)对举,凸显其耿直特性。如清代王晫《今世说·德行》载:“苦语针砭,令人凛然。” 指用尖锐言语规劝过失。唐宋诗词亦见其身影,如杜甫《赠别贺兰铦》中“苦语益见亲”,表明逆耳忠言反显情谊深厚(见王力《古汉语字典》用例)。

  3. 现代语境与应用

    现代汉语保留“苦口良言”的引申义,多用于形容长辈教诲、挚友规劝或严肃批评。例如:“他这番苦语,终让我醒悟过错。” 需注意其与“怨言”“牢骚”的区别——后者侧重抱怨情绪,而“苦语”核心在于建设性的警示作用(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

典籍例证: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载名臣范仲淹以“苦语”规劝子弟节俭,称:“公每以苦语戒子侄,俾珍素业。” 足见其劝诫效力(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容斋随笔》卷十三)。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苦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1.现代语境中的含义

指尖酸刻薄、带有负面情绪的语言,通常表现为讽刺、嘲笑或挖苦,容易伤害他人情感。这种用法强调语言的攻击性,常见于人际冲突或情绪宣泄的场景。例如:“争吵时脱口而出的苦语,往往成为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2.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在诗词典籍中,“苦语”多指恳切的规劝或忠告,带有“苦口良言”的意味。例如:

语义演变对比

维度 现代含义 古代含义
情感色彩 负面(攻击性) 中性偏正面(劝诫性)
使用场景 日常冲突、情绪化表达 诗文劝谏、教诲场景
目的 伤害/宣泄 劝导/启发

提示:若需查阅具体古籍例句或辨析近义词(如“苦言”“讽语”),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可亲保安语逼桚蚕簇参伐恻切抽逃呆气凋荒蜂啓风云奉坐赴阙桂戚过籍红宝石鸿誓黄荆杖回中活落狐腿儿滹沱饭忽隐忽现蹇犯江南七子郊牧罽毯钜典踞守看循课式空空如也利害得失名副其实鸣咤内法片茶凭赖前禽前驱亲媚曲巧三堂上盖设谋升拔神作祸作石郭食利水性踢秃同路人外教威强违裕五老峰线路消淹谢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