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的意思、八髎的详细解释
八髎的解释
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 唐 司马贞 索隐引《埤仓》云:“尻骨谓八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尾骶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髎的解释 髎 á 髋骨。 骨的空隙处。 骨空间的穴位,数目较多。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八髎(bā liáo)是中医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术语,指位于人体骶骨后孔中的八个穴位总称。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含义
“八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对穴位的合称,左右对称分布于骶骨(荐骨)的八个后孔中。
二、解剖位置
依据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
- 上髎:位于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中点。
- 次髎:位于第2骶后孔中,髂后上棘下方凹陷处。
- 中髎:位于第3骶后孔中,次髎穴直下。
- 下髎:位于第4骶后孔中,中髎穴直下。
三、功能与临床应用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调理下焦的核心穴位群:
-
主治范畴:
-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
- 泌尿系统疾病(遗尿、小便不利)
- 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
-
经典文献依据:
《黄帝内经·素问》提及“腰痛……刺腰尻交者”,后世注家认为“腰尻交”即八髎区域。
四、学术权威性说明
- 词典定义:
《中医大辞典》明确将“八髎”定义为“上、次、中、下髎之合称”,强调其解剖定位与经络归属。
- 现代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穴位代码将八髎纳入BL31-BL34编码体系,印证其国际认可度。
参考文献
- 李经纬 等. 《中医大辞典》(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定义来源)
- 国家技术监督局.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定位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WHO国际标准针灸穴名》. 1991.(国际编码)
-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经典溯源)
(注:因部分古籍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现代标准可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开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八髎”是中医学中的穴位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字源与基本含义
- 字义解析:
“髎”(liáo)指骨节间的空隙,常用于描述骨骼孔隙处的穴位。
“八髎”即由八个穴位组成,分布于骶骨两侧的四个骶后孔中(左右各四穴),合称“八穴”。
二、具体穴位组成
八髎包括四对穴位,每侧骶骨各四个:
- 上髎:第一骶后孔处,主治月经不调、腰脊痛等。
- 次髎:第二骶后孔处,常用于治疗盆腔炎、小便不利。
- 中髎:第三骶后孔处,主调下腹胀痛、泌尿问题。
- 下髎:第四骶后孔处,改善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三、定位方法
- 解剖位置:位于腰骶部,骶椎融合形成的四个骶后孔中,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 触摸技巧:俯卧位时,沿骶骨中线旁开约1-2横指可触及凹陷孔洞,即对应穴位。
四、功能与主治
八髎穴是调节盆腔气血的关键区域,主治:
- 局部病症: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
- 泌尿生殖系统:月经不调、盆腔炎、阳痿、小便不利。
- 其他:下肢痿痹、腹胀等。
五、历史文献依据
- 最早见于《素问·骨空论》,记载为“八髎”。
- 《医宗金鉴》描述其位于骶骨两旁四孔,与神经血管汇聚相关。
提示:如需精准取穴或治疗,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操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摆掉白煮抱膝吟避嫌春务刺竹存放碉楼砥墆洞察二混子方目伏读富尔贝人个别沟渠乖疎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骨都都归色鹤天幻观火尽薪传侟绅骄坚井树开裆褲睽睽连宇灵羊流杂莅祚卖座梅坞腼顔迁窆钦岑侵浔穷神观化阒其三才上根大器深耕易耨十个光棍九个倔侍中水老鼠花树建天魔舞条法亡臣晚阳违误微阵紊烦向嘴闲敏衔石猃狁新丰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