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纪,通“ 记 ”。记录,用文字记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纪録。”《魏书·序纪》:“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録焉。”《新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帝尝詔:‘起居纪録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汉 兴,大中大夫 陆贾 纪録时功,作《楚汉春秋》。”
(2).纪,通“ 记 ”。记载事情的文字。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自虽二帝三王之盛,若不存纪録,则名氏年代,不闻於兹,功德事业,无可称道焉。”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或来使未能尽对,即諭以候归本国,讨寻纪録,因向后别使人附来。” 沉从文 《<沉从文散文选>题记》:“至于我这两本习作,能看做探路打前站的哨兵纪录,对家乡同好起点参考作用,就足够了。”
(3).纪,通“ 记 ”。指做记录的人。
(4).纪,通“ 记 ”。官吏有功绩或犯有罪过,记录在案,以为其后升迁、黜罚之依据。《旧唐书·突厥传上·默啜》:“功合纪録,以劝戎行。”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为国家出死命,使功劳可以纪録。”《明律·名例律·职官有犯》:“其犯应该笞决、罚俸、收赎、纪録者,不在奏请之限。”又 清 制,官吏有功绩者,议叙之法,一曰纪录,二曰加级。纪录计以次,有纪录一次、二次、三次之别,级一当纪录四次。
(5).纪,通“ 记 ”。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竟然创造了打死五个敌人的最高纪录。” 秦牧 《长街灯语·中国的书龙》:“这些年来, 美国 和 日本 的最畅销的文学书,都已经达到了八百万册以上的纪录。”
"纪録"是汉语词汇,现规范写作"纪录",其核心含义指对事件、数据或成绩的正式书面记载。依据权威辞书释义及语言学分析,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动词:记载事实
指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将事件、言行或数据客观保存下来。
例:史官纪録帝王言行;实验数据需精确纪録。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2. 名词:被记载的内容
指记载形成的文本、文件或数据集合,亦指被打破的突出成绩。
例:历史纪録档案;打破世界纪録。
来源:《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
1. 古籍中的使用
"纪"本义为整理丝缕,引申为条理化记载;"録"指抄写誊存。二字合用初见于《汉书·艺文志》"纪録成败",强调系统性载录。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2. 异体字规范
"纪録"为传统写法,现代汉语以"纪录"为标准字形("纪"通"记"),但古籍及部分文献仍保留原形。
来源:《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2013年。
1. 档案学
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需符合真实性、完整性要求。
例:司法庭审纪録需双方签字确认。
来源:《档案学术语》DA/T 58-2014,国家档案局。
2. 体育竞技
特指经权威机构认证的最高成绩,如"吉尼斯世界纪録"。
来源:《体育科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8年。
"纪"从糸(mì),强调条理;"録"从金,原指镌刻。二字演变体现从刻写到书写的记录方式变迁。
来源:《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纪録”是“记录”的异体写法,其中“纪”通“记”,主要含义如下:
“纪録”的核心含义是“用文字记载”,属于动词用法。例如《论衡》中“难得纪録”即指难以用文字留存。
在影视领域,特指以真实事件为题材的纪录片(如“纪录影片”)。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语义,涵盖历史、行政、文化等多场景应用。
宾次成济楮币雌懦达智登祀栋折榱坏番菜馆飞阁流丹風流事過冯唐已老風性符贶辅立赶到钢匀高扇隔肢工作观音兜诡算过摩悍虐翰染赫日将明奬品交驩儆励即兴之作捐玦攫肆寇虏撩零鹿皮苍璧闾里卖好媒合孟晋南极尿鳖女生蟠郁跑动区霿让田染洁入眼三笑图勺状软骨水珠四知金孙卿子讨习殄息帖敕同榜通房闻风响应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