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宾次的意思、宾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宾次的解释

(1).接待宾客之所。 宋 代指官厅。《新唐书·礼乐志七》:“冠前一日,卫尉设宾次於 重明门 外道西。”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曹蒙 ﹞至 大名 见 冲元 ,当厅下轿。 冲元 出,见其倨甚,復入,呼法司曰:‘不知前执政作守监司,得当厅下轿否?’法司具条白之,不许。竚立 曹 甚久,復令白 曹 曰:‘请就宾次,以全国体。’ 曹 失措而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当厅下轿》:“今制,敌体之客,大堂降舆;降等之客,就官厅候见,正与 宋 制同。 宋 时所谓宾次,即今时所谓官厅也。”

(2).语法术语。指宾语、介宾结构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名、代诸字为止词者,其所处位,曰宾次。”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名、代诸字为介字所司者,曰司词。司词之次,亦为宾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宾次"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一、礼仪位序概念 在古代礼制中特指宾客的位次安排。《礼记·礼运》载:"宾主象天地,尊卑法阴阳",其位序遵循"东阶主位,西阶宾次"的方位规则,体现了周代"三礼"制度中对空间方位的等级化运用。

二、语法学术语 在传统语文学中指代名词在句中的非主体地位。清代《马氏文通》将其定义为:"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止词,或为司词者,则宾次",即现代语法学中的宾语成分。这种用法常见于《春秋公羊传注疏》等古籍的句式分析。

三、佛教仪轨术语 《大般涅槃经疏》记载:"施主设斋,僧众分宾次而坐",特指寺院法会中僧俗信众的座次排列规范。该义项在唐代佛教文献中尤为常见,体现宗教活动中的秩序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许嘉璐《中国古代礼仪辞典》
  2. 王力《汉语语法史》
  3. 方立天《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宾次”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接待宾客的场所

指代官方或礼仪场合中用于接待宾客的场所,常见于宋代文献。例如:

二、语法术语

指句子中宾语或介宾结构所处的位置,属于传统汉语语法概念:

补充说明

需注意“宾次”与“次品”“次氯酸”等现代词汇无关,后者属于其他语义范畴。

别人正在浏览...

奥李畅行无阻川程吹吹打打楚些打乐调配二麦方国方领矩步繁迫翻扑刚口寡便宜怪脸鬼庭过台汗下候置画虎槐芽饼混江龙火炭蹇骧节性惊世卷饼橘浦灵鼍礼券流靡芒惚漫头枚数谬职摩按末照鲇鱼上竹竿镊挦鹏鳣鬿堆秦宫弃遣启颜取代反应撒鸭子善便上日生矾蛇纹施化水葱铁算盘同是天涯沦落人铜豌豆通要无列相阀小聚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