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基隆市的意思、基隆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基隆市的解释

在台湾省本岛北岸。1945年设市。人口348万(1988年)。旧名“鸡笼”,因群山环抱,形似鸡笼得名。又因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下雨,又有“雨港”之称。是台湾省重要海港和渔业基地。附近产煤,是省内重要的煤炭基地和火力发电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基隆公园、云泉寺、月眉山灵泉寺、仙洞岩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基隆市是位于中国台湾省北端的港口城市,其名称演变与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汉语词源角度分析,“基隆”一词由“基”与“隆”二字构成:《说文解字》释“基”为“墙始也”,引申为根基、基础;《尔雅·释诂》载“隆”含“丰大”“兴盛”之义,二字组合寓意“根基昌隆”。

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鸡笼”更名而来,旧称源自凯达格兰族「Kelang」的汉译谐音,既保留原住民语言特征,又通过雅化赋予吉祥寓意,体现汉文化“谐音取吉”的命名传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三面环山、东临太平洋的天然良港”,地理特征与《台湾府志》记载的“群山罗列,港道纡回”形成古今呼应。

该市素有“雨港”之称,年均降雨量逾3000毫米的气象特征,在《台湾气候志》中被归因于东北季风与地形抬升效应。文化层面,基隆中元祭作为台湾重要民俗活动,其历史可溯至1855年,被文化部列为“重要民俗文化遗产”。

网络扩展解释

基隆市是中国台湾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名称与地理特征、历史演变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

  1. 旧称“鸡笼”

    • 一说因基隆山形似鸡笼得名,另一说源自平埔族原住民凯达格兰族(Ketagalan)名称的音译简化(取头尾“ke”和“lan”)。
    • 明末文献《东西洋考》已有“鸡笼社”“鸡笼港”等记载,可见名称历史久远。
  2. 更名“基隆”
    1875年清朝设“基隆厅”,取“基地昌隆”的吉祥寓意,逐渐取代旧称。

二、地理位置与特征

  1. 区位与地形

    • 位于台湾岛最北端(东经121.6°、北纬24.9°),三面环山,仅北面有少量平原延伸至海,形成天然良港。
    • 总面积约132.76平方公里,95%为丘陵地,是台湾第七大都市。
  2. 气候别称“雨港”
    因冬季多雨,年均降雨量较高,故有“雨港”之称。

三、行政区划与象征

四、历史与经济

五、文化与名胜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历史文献与地理数据。

别人正在浏览...

柏子傍角儿板弱报聘鞭鐧鄙陋必修课簸弄残卷称意花黜除春酎寸肠粗饲料待信大康大治奋荡风影服惨符师附学贡琛过去佛号灯和铃闳伟谎说虺隤魂出火把节减折镜月继祀剧部阆风岑乐道安命两栖植物聊且洛阳市緑衣使者媚丽明治酿花粘土朋啸劈丢扑冬钱注轻物勤俭秦隶然犀扫盲梢林试铺缌服筒中布頽累忘反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