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簸弄的意思、簸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簸弄的解释

(1) [fiddle with]∶在手里摆弄

(2) [foment discord]∶挑动

详细解释

(1).玩弄;耍弄。 唐 韩愈 《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诗意谓其怀宝自乐也。” 宋 文天祥 《跋<刘翠微罪言稿>》:“当 檜 用事时,受密旨,以私意行乎国中,簸弄威福之柄,以钳制人之七情,而杜其口。”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一任着小儿簸弄,山鬼揶揄。” 清 沉起凤 《谐铎·达士报恩》:“簸弄狡獪伎俩,以博一笑。”

(2).播弄。谓造谣生事,颠倒是非。《宣和遗事》前集:“天下不安,皆由 京 卞 二人簸弄。” 明 陈继儒 《读书镜》:“至于工艺之人亦不可久留于家,与之亲狎,此辈皆能变易听闻,簸弄是非。”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后来发现‘ 英 人意似簸弄生事,外和内谲,殊难信’,但 俄 公使表示积极援助,自觉有恃无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簸弄”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物理层面的摆弄
    指用手或工具反复摇晃、颠簸或玩弄某物。例如唐代韩愈的诗句“簸弄明月珠”,描绘了将明珠在手中把玩的场景,引申为对物品的抚弄或展示。

  2. 动作引申的扰乱
    原指用簸箕筛选谷物时的摇晃动作,后延伸为对人或事的干扰、搅乱。如元曲《荐福碑》中“一任着小儿簸弄”,形容被他人随意折腾。

二、抽象含义

  1. 挑拨是非,造谣生事
    常用于人际关系或政治场景,指故意制造矛盾、颠倒是非。例如《宣和遗事》提到蔡京、蔡卞“簸弄”导致天下不安,明代陈继儒也提到此类行为会“簸弄是非”。

  2. 玩弄权术或情感
    如宋代文天祥批评秦桧“簸弄威福之柄”,指利用权力操控他人;清代笔记《谐铎》中则形容用狡诈手段“簸弄”他人取乐。

三、使用场景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簸弄这个词的意思是用手或工具轻轻地抖动或摇晃,以便使东西散开或分散。它是一个动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簸弄这个词的部首是⺮(竹子)和扌(手部)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4。 来源:簸弄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居》中,形容手中的东西颠簸摇晃的样子。 繁体字:簸弄的繁体字是撥弄。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中,簸弄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似,都是由竹子和手部组成。 例句:她簸弄着盘子里的食物,使之均匀分散。 组词:簸弄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许多词语,比如簸动、簸扬、簸落等。 近义词:摇动、抖动、晃动。 反义词:固定、稳定。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