缌服的意思、缌服的详细解释
缌服的解释
即缌麻服。多指关系较远的族亲。《礼记·玉藻》:“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无緦服。”《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詔復七庙子孙及外戚緦服已上,赋役无所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家世孝友,緦服同爨。” 胡三省 注:“凡三从之服,服緦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村有秀才与同姓,闻之,趋詰家世,盖生緦服叔也。”参见“ 緦麻 ”。
词语分解
- 缌的解释 缌 (緦) ī 细的麻布:缌麻服(古代一种丧服,死者远亲穿用)。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缌服(sī fú),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丧服,用于关系较远的亲属或特定社会关系者的丧礼。其具体含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字义与服制特征
- 字源:“缌”指制作丧服的布料为细麻布(缌麻),质地疏薄,象征哀痛较轻。《说文解字》释“缌”为“十五升抽其半布”,即用极细的麻线织成,工艺精细 (来源:汉典“缌”字解析)。
- 服期:服丧期为三个月,是五服中最短的期限 (来源:《仪礼·丧服》)。
二、适用对象
缌服适用于以下关系:
- 宗族亲属:如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兄弟、外姓姻亲(如岳父母)等;
- 社会关系:如朋友、邻里、师生等无血缘但需守礼者;
- 特殊身份:如为乳母、曾共同生活的继父等服缌麻 (来源:《礼记·丧服小记》)。
三、历史依据与礼制规范
- 经典记载:《仪礼·丧服》明确将“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缌麻为最轻等级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仪礼》原文)。
- 礼法意义:缌服体现“亲疏有别”的伦理观,通过服饰差异区分血缘与社会关系的亲疏,维系宗法秩序 (来源: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四、文化影响
缌服制度自周代确立后,成为传统社会礼教的核心组成部分。唐代《开元礼》、明代《孝慈录》均沿袭此制,直至清末逐渐简化。其精神仍影响现代丧葬习俗中对远亲的悼念方式 (来源:邓子琴《中国风俗史》)。
五、典例参考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贾府远亲贾璜为秦可卿穿“缌麻服”,反映清代缌服在世家大族中的实践 (来源:曹雪芹《红楼梦》庚辰本)。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 汉典“缌”字释义
- 《仪礼·丧服》五服制度
- 《礼记·丧服小记》服制范围
- 邓子琴《中国风俗史》丧服演变(豆瓣图书页)
- 《红楼梦》庚辰本电子版(古登堡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缌服”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一种,属于五服(五种丧服等级)中最轻的等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缌服(拼音:sī fú)是为关系较远的亲属所穿的丧服,用细麻布制成,服丧期为三个月。它代表对远亲或族亲的哀悼,体现了古代宗法制度中的亲疏关系划分。
2.服制特点
- 材质:细麻布(缌麻),区别于大功、小功等较粗的麻布。
- 服期:三个月,是五服中最短的。
- 等级:五服中的第五等,轻于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3.适用对象
缌服主要用于关系疏远的亲属,例如:
- 族亲中三从(曾祖、高祖、玄孙)以外的远亲;
- 外戚中的远亲(如外曾祖父母、外玄孙等)。
4.历史依据
- 《礼记·玉藻》记载“童子无缌服”,说明未成年人不需服此丧。
- 《魏书》提到“外戚缌服已上”,表明外戚中较远亲属需服缌服。
5.相关术语
- 缌麻:指缌服所用的细麻布,也代指这种丧服制度。
- 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按亲疏关系递减。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累百需败纸变常徧计所执性褊躁鄙流荜门蓬户跛踬吹唇楚水燕山丛恶单篇胆战心惊琱斲蔕芥短波凤丝凤响刚武国家秘密合手下回向文减竭简僻茧税解首酒在心头,事在肚里吉祝举节钜鳞炬烛栗鼠六喻耄老冥卫木牀泡汤圆漂泳谦克前一向穷地曲穴盛筵庶衍算账谭宴添仓痛定思铜盆帽通谢吐花亡鹿问听窝瓜无声戏无幽不烛衔称仙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