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扫盲的意思、扫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扫盲的解释

[eliminate illiteracy;sweep out illiteracy] 指进行识字教育,清除文盲

扫盲运动

详细解释

扫除文盲。对不识字或少识字的进行识字教育。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到一九五二年,到处搞扫盲运动,县里文教科急于完成扫盲工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扫盲”是汉语中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复合词,由动词“扫”和名词“盲”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扫盲”指“通过教育使不识字或识字少的人具备基本读写能力”,其核心目标是消除文盲现象,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从汉字构成角度分析:

  1. “扫”的本义为“清除”,《说文解字》释为“弃也,从手从帚”,引申为系统性地消除障碍;
  2. “盲”原指“目无眸子”(《汉典》),后扩展为“缺乏知识或能力”的比喻义。二字组合后形成动宾结构,强调通过主动措施解决知识匮乏问题。

在应用范畴上,该词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推行的识字教育运动。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记载,1949年全国文盲率超过80%,至2000年已下降至6.72%,体现了扫盲工作的历史成效。现代语境中,“扫盲”延伸至计算机、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普及活动,如“数字化扫盲”“金融扫盲”等新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扫盲”指通过基础教育消除文盲现象,主要针对不识字或识字量不足的群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标准
    扫盲的核心是识字教育,目标是让文盲(识字量≤500字)和半文盲(500字<识字量≤1500字)掌握基本读写能力。例如,中国曾通过扫盲班、夜校等形式开展相关活动。

  2. 实施方式
    包括集中授课、社区教育、妇女专项班等。例如赵树理在《三里湾》中描述的1952年扫盲运动,反映了当时通过基层工作快速推进扫盲的特点。

  3. 意义与扩展
    扫盲不仅是识字教育,还涉及消除知识鸿沟,提升生活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国际扫盲日(9月8日)的设立也体现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4. 英文表达
    扫盲的英文翻译为“eliminate illiteracy”或“sweep out illiteracy”。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或教育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傍讯饼干侧声长筵丞尉城阻打猎道地帝城都缦钝迟嚲剥奋勇缹粥浮桁庚帖恭素工业品固定汇率觚圜鬼魔规图海峡豪父黑河市佷石华名呼红叫六卉布颒面郊赦尽法惊羣动衆酒榜痨剌辣语莲漏羃羃判妻僻憃潜严敲磕青门饯啓衅宂泛三杯和万事三过其门而不入诗灵守兔耍颠谭腿陶欣挑浚铁甲车望沮无法物命物则飨福峡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