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龙见嘉兴》:“ 至正 乙未秋七月三日,城东 马桥 上白龙掛,盲风怪雨,天闇黑若深夜然,坏民居五百餘所,大木尽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盲风怪雨日纵横,纸阁芦帘拽水行。”
“盲风怪雨”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常用来形容天气恶劣或局势动荡。
2. 拼音与注音
3. 出处与例句
4. 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5.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既可描述自然现象,也可隐喻社会或人生的剧烈变化。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引用,可参考《南海神庙碑》原文或清代诗词集。
《盲风怪雨》意为遇到莫名其妙的风雨,比喻遭遇到不可预测或奇怪的事情。
《盲风怪雨》由盲(目字旁)风(风字头)怪(心字旁)雨(雨字头)组成。
部首:目、风、心
笔画:7画、9画、7画、8画
《盲风怪雨》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查,可见的最早引用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故事。
繁体字:盲風怪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盲字的写法有所变化,風和怪的形状也有细微差别,但整体上跟现代汉字写法相似。
他的生活总像盲风怪雨,没有一刻是平静的。
1. 盲目:没有理智或根据的行动。
2. 风雨交加:形容困难、矛盾等同时出现。
3. 怪异:奇怪、不寻常。
1. 突如其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
2. 莫名其妙:形容原因或情况无法解释或理解。
3. 异常:不同于寻常;超出平常。
1. 平静:没有变动、波澜。
2. 明朗:没有阴暗、疑惑。
3. 并无风雨:没有出现令人烦恼或困惑的事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