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迂阔。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譎则倜儻而瓌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恢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uī yū(注音:ㄏㄨㄟ ㄩ),其基本含义是迂阔,即形容人思想或言行不切实际、拘泥于陈旧的观念。
词义解析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国刘劭的《人物志·材理》,原文提到:“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指某些人因标新立异而显得不合常规、迂阔不实。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中,批评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行为。例如:“他的计划虽宏大,却因恢迂难以实施。”
需注意,“恢迂”与“恢弘大度”(形容胸怀宽广)含义不同,避免混淆。
恢迂(huī yū)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思维保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等特点。
恢(心部),迂(辶部)。
恢的笔画为7画,迂的笔画为7画。
恢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辉的《关雎杂诗》中。
恢迂的繁体字为彗迂。
在古代,恢迂的写法略有不同,如恢写作廻,迂写作紆。
他的思维太恢迂了,完全没有创新的想法。
恢复、恢宏、迂腐。
保守、守旧、拘谨、墨守成规。
开放、超前、开明、进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