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既灌的意思、既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既灌的解释

谓禘祭第一次献酒以后。《论语·八佾》:“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邢昺 疏:“言未杀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於太祖庙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既灌”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常见于祭祀语境,其核心含义与礼制仪式相关。以下从语义分解、文献用例、文化背景三方面分析:

一、语义分解 “既”作副词表示动作完成,如《说文解字》释为“小食也”,后引申为“已”;“灌”特指“祼(guàn)礼”,即祭祀时以香酒浇地以降神的仪式,《周礼·春官》记载“以肆献祼享先王”。二字组合指“灌礼完成后的阶段”。

二、文献用例 《论语·八佾》载:“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此处孔子评价鲁国禘祭,认为灌礼后的环节违背礼制。东汉郑玄注曰:“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揭示该词特指祭祀中区分宗法次序的关键节点。

三、文化背景 据《礼记·郊特牲》载,周代祭礼中“灌用鬯臭”为首要环节,用郁金香合黍酿制的鬯酒沟通人神。“既灌”标志着从降神阶段转向献牲、奏乐等后续仪式,具有划分祭祀进程的时空意义。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
  2. 郑玄《周礼注疏》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 孙希旦《礼记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既灌”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中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禘祭仪式中第一次献酒(灌礼)之后的阶段。根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子提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表明他对禘祭中后续环节的不满。

二、仪式背景

  1. 禘祭: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通常在太庙举行。
  2. 灌礼:仪式初始环节,用郁鬯(一种香酒)浇灌地面,以迎神灵。邢昺注疏提到“未杀牲先酌郁鬯酒灌地”,即杀牲前通过灌酒与神灵沟通。
  3. “既灌”节点:灌礼完成后,祭祀进入后续流程(如献牲、奏乐等),但孔子认为此时礼制已失其本质,故不愿观礼。

三、引申含义

该词凸显了儒家对礼制形式与精神统一的重视。孔子强调祭祀应“诚敬为本”,若仅流于形式(如灌礼后的环节),则失去意义。

四、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论语》原文及汉代注疏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舆百分率避僧波涛汹涌步栏柴营吵螺蛳齿颊挂人池汤崇论闳议充穷祠主盗船梵楼敢死队高迁蒿猪涸浊花翎憿絶金脍近状看垛钱顆粒顝客枯砚枯住两己裂地分茅离披楼犂骂诅莫不牧宰你夺我争扭头,扭头儿泥尾婗子女萝排弃朴谨凭记贫俭乾笃歉疚柔合社木砦生式施检眎事衰红説满殊状夙夜匪懈泰通天根畋渔诬搆无价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