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参见“ 泥龟 ”。
“泥尾”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语,其含义与《庄子·秋水》中的典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泥尾”字面意为“在泥泞中拖尾”,比喻隐逸生活的自由状态。该词出自《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楚国大夫的对话:庄子以乌龟宁愿“曳尾于涂中”(在泥潭里拖着尾巴生存)也不愿被供奉于庙堂为例,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庄子·秋水》记载:“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通过乌龟选择泥潭而非庙堂的比喻,强调自然本真与精神自由高于世俗名利的哲学思想。
唐代诗人元稹在《送友封》中写道:“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以“泥尾”暗喻友人归隐山林的选择,体现该词在诗词中的意象延伸。
可理解为三种层次:
如需进一步了解《庄子》哲学体系或相关诗词引用,可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泥尾》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代不同的物品或概念,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泥尾》的拆分部首为氵 (三点水)和尾 (尾部),其中氵代表水的意义。该词的总笔画数为7。
《泥尾》为简体汉字,其来源较难考证。繁体字为「泥尾」。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泥尾」的形式较为常见,相对于现代字形来说,结构略有差异。
1. 在雨中走了一段路,鞋上沾满了泥尾。
2. 他的笔记本上有着一道醒目的泥尾,似乎是不小心放在泥地上。
1. 泥土 (nítǔ):指泥、土、尘土。
2. 泥沙 (níshā):指含有泥的沙子。
3. 泥泞 (níníng):指被水或泥浆打湿而黏腻的状态。
1. 淤泥 (yūní):指积聚在水底或湿地上的泥土。
2. 泥浆 (níjiāng):指由泥土和水混合而成的混浊液体。
干燥 (gānzào):指没有水分或湿气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