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接舆的意思、接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接舆的解释

春秋 楚 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舆 避世。”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復值 接舆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陆羽 ﹞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归,故时谓之‘今接舆’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道与 尧 舜 俱智,与 接舆 俱狂,与 桀 紂 俱灭,与 汤 武 俱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接舆”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用法综合理解:


一、历史人物:春秋时期楚国隐士

  1. 基本信息
    接舆(约公元前6世纪)本名陆通,字接舆,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隐士。因不满时政混乱,他剪发佯狂、拒绝出仕,被称为“楚狂接舆”。

  2. 典故与事迹

    • 讽谏孔子:据《论语·微子》记载,接舆曾以歌讽劝孔子避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拒仕隐居:楚昭王曾以重金聘他治理江南,但接舆拒绝并携妻隐居峨眉山,以耕种为生,终老山林。
  3. 文学意象
    后世常以“接舆”代指隐士或狂放不羁之人。如王维诗云:“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二、成语用法(罕见)

在极少数语境中,“接舆”被解释为“接住车轮”,引申为互相帮助(如《左传》典故)。但此用法较冷僻,主流含义仍以隐士为主。


补充说明

唐代茶圣陆羽因隐居狂放,亦被时人称为“今接舆”,可见其文化影响深远。

如需进一步了解接舆与孔子的对话细节或相关诗词引用,可查阅《论语》或王维、陆羽的传记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接宇的意思

《接宇》是一个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词汇,它的意思是接纳众多人或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接宇》的部首是手和宀,其中手部表示与手有关的意思,宀部表示与建筑有关的意思。根据两个部首的笔画数,手部有四笔,宀部有五笔。

来源

《接宇》是由古代汉字变体演变而来的,形成于小篆时期。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繁体

《接宇》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揭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接宇」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形,但整体的字形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座城市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敞开了怀抱,接宇更多的文化和思想。

2. 我们应该互相接宇,共同发展。

组词

1. 接纳:接受、容纳。

2. 宇宙:天地、宇宙间。

3. 接触:碰触、接近。

近义词

1. 接纳:接纳、容纳、收纳。

2. 拥抱:拥抱、欢迎、接纳。

反义词

1. 排斥:排斥、拒绝、赶走。

2. 疏远:疏远、隔离、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