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截肪的意思、截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截肪的解释

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 唐 白居易 《文柏床》诗:“玄班状狸首,素质如截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中, 蔡太师 在 钱塘 ,一日中使赐茶药,亦於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截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字面意为“切开的脂肪”,常用来比喻洁白润泽的美玉或玉石质地。其核心含义与用法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切断、分割,引申为“一段”或“块状物”。

  2. 指动物油脂,特指质地细腻、色泽莹白的脂肪层(如羊脂)。

    合成词义:形容物体如切割后的脂肪般洁白温润,多用于描述玉石。

二、比喻义与文学应用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的《与钟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 此处以“截肪”比喻美玉的纯净色泽与柔润质感,成为后世文学中形容玉石的经典意象。例如: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切开的脂肪”,喻指“色白质润的玉石”。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形容玉石洁白柔润”的文学化用法。

四、文化内涵

“截肪”承载了中国古代对玉文化的审美标准: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王力等编.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3. 曹丕. 《与钟大理书》. 收录于《魏文帝集》.

网络扩展解释

“截肪”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切开的脂肪”,常用来比喻物品颜色或质地的白润细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切开后的动物脂肪,因截面呈现洁白、柔润的质感,故被用作比喻。

  2. 引申义
    多用于形容玉石、器物等颜色纯白且质地温润,如曹丕《与锺大理书》中描述美玉“白如截肪”,陆游笔记中也以“色如截肪”赞美玉环的色泽。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典籍中的用例

    • 三国时期:曹丕首次用“截肪”形容玉石的洁白(《与锺大理书》)。
    • 唐代:白居易在《文柏床》中以“素质如截肪”描述柏木纹理的润泽。
    • 宋代:陆游记载蔡京获赠的玉环“色如截肪”,进一步强化了该词与玉器审美的关联。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代诗文、器物鉴赏领域,强调物体色泽的纯净与质感的细腻,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


三、关于误传的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截肪”为成语,指“采取激烈手段解决问题”,并关联李白减肥的虚构故事。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且与主流释义矛盾,建议以权威古籍记载为准。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曹丕、白居易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梨诃咃阿育塔把截彪彪苌楚巉空橱柜樗枥调集钉书钉第五纵队都阃仿効繁华童飞祸奋蹄福安惯纵挂帙谷音海翁化瓦粮回槛洄曲姜文脚爪金刚石籍配肌质抗旱林埛马叉买通面白盼头披溃乞儿暴富庆会躟躟热心肠塞马赏賷上阳善治失期霜漏説舌司中太行山绿化工程田井田文饭提月投入忘忧万年历温文尔雅响胡芦涎皮涎脸仙卿嚣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