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证候的意思、天行证候的详细解释
天行证候的解释
亦作“ 天行症候 ”。谓时疫。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 苏秦 ……染了一场天行证候,不能进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有个赁屋的,一家四五口害了天行症候,先死了一两个后生。”
词语分解
- 天行的解释 .天体的运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颖达 疏:“行者,运动之称……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復始,无时亏退。” 唐 韩愈 《重云李砚疾赠之》诗:“天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证候的解释 .气象;天象。《晋书·天文志上》:“ 张平子 、 陆公纪 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犹征象。 元 贯云石 《醉高歌过喜春来·题情》曲:“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
专业解析
"天行证候"是一个源自中医古籍的术语,主要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且发病急骤的一类外感热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总和。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
字面与核心含义:
- 天行: 指疾病流行如天之运行,广泛传播,非限于一时一地。强调其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有时也指异常气候致病)。类似现代所说的“时行”、“疫疠”。
- 证候: 中医术语,指疾病过程中特定阶段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本质的病理概括,表现为一组有内在关联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和体征(如脉象、舌象)。
- 合义: “天行证候”即指由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时行疫毒邪气引起,并在特定人群中广泛流行、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类外感热病的特定病理阶段及其外在表现。其特点是起病急、传变快、症状重、有传染流行性。
-
中医理论背景下的深入解释:
- 病因: 主要归因于“疫毒”、“疠气”、“时行戾气”等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特殊外邪,而非普通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邪气致病不受季节严格限制,但常在气候异常时爆发流行。
- 病机: 疫毒邪气从口鼻或肌肤侵入人体,其性暴戾,致病力强,常迅速内传,伤及脏腑气血,导致高热、神昏、发斑、出血等严重症状。其传变规律(卫气营血或三焦传变)往往比普通温病更为迅猛。
- 特点:
- 传染性强: “触之者即病”,易在人群中传播蔓延。
- 流行性广: “无论老少强弱,延门阖户,众人相同”。
- 起病急骤: 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
- 症状相似: 同一种疫病在同期患者中表现出高度相似的证候特点(如相同的发热类型、出疹特点、传变规律)。
- 病情危重: 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发斑吐衄等严重症状,死亡率较高。
- 与现代医学联系: “天行证候”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中许多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鼠疫、霍乱、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ARS、COVID-19等)的急性期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
-
诊断要点(中医视角):
- 了解发病季节、地域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有无流行)。
- 观察起病是否急骤,热势高低(如高热、壮热),是否伴有神志异常(如烦躁、谵语、昏愦)、出血倾向(如发斑、吐衄血)、抽搐等。
- 诊察舌象(如舌红绛、苔黄燥或焦黑)、脉象(如数、疾、洪大或沉实)。
- 结合病程传变速度判断。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医大辞典》 (李经纬 等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该辞典是中医领域权威的工具书,对“天行”、“证候”及相关的“疫病”、“温疫”等词条有详细阐释,是理解“天行证候”概念的基础。其定义强调了疫病的传染流行性和证候的病理概括性。
- 《伤寒论》及后世温病学著作(如《温疫论》、《温热经纬》): “天行”一词在《伤寒论》序中即有提及(“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后世医家如吴又可(《温疫论》)、王孟英(《温热经纬》)等对“疫气”、“时行疫疠”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有系统论述,是“天行证候”理论形成的核心典籍。这些经典论述了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特异性病因(戾气)及其导致的复杂危重证候。
- 《中医疫病学》相关教材与专著: 现代中医对传染病(疫病)的研究著作,会系统阐述包括“天行证候”在内的传统疫病理论在现代背景下的应用与发展,结合古今认识解释其内涵。例如李家庚教授主编的相关教材会对此概念进行符合现代认知的梳理和界定。
网络扩展解释
“天行证候”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表述,其核心含义可通过权威文献和用法溯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时疫(即流行病),常见于元明文献。该词可写作“天行症候”,如《冻苏秦》中“染天行证候”、《二刻拍案惊奇》中“害天行症候”均指突发传染性疾病。
二、词源解析
- 构词逻辑:“天行”原指天体运行规律(《周易》有“天行健”之说),后引申为自然气候异常;“证候”即病症表现,组合后特指因气候异常引发的疫病。
- 历史演变:元代开始作为医学术语使用,明清小说中逐渐泛化为对流行病的统称。
三、注意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8)提出两种延伸解读:
- 观察天象预测气候(源于《周易》解读)
- 形容行为反常(可能受“症候”字面影响)
但此类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建议以时疫释义为主流。
四、典型用例
- 医疗语境:“阖门天行证候,须用防风通圣散”(《普济方》)
- 文学描写:“忽遭天行证候,七日而亡”(《型世言》)
该词现已罕用,研究古籍或中医文献时需特别注意其特指性。
别人正在浏览...
鲍气并同宾门不辨菽粟彻明牀头金尽骀荡道士坠驴丁稚肤知歌人隔条钩阑钩玄挂齿滚纳过继寒盟呵沮黄玉鹘臭腱炎交代积泊蚧搔解战旧文积庾闚看媿畏裂裂领讲黎山路费木楔纳礼女中尧舜碁人弃俗其它求楼认识论如芒在背色迷甥舅率性任意衰杖输出死君岁俭贪吝洮洮腾骑蛈蝪铜钿尪懦鲜腊谐漫叶韵锡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