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言的意思、放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言的解释

(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 虞仲 、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 清 刘宝楠 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 李贤 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陶珏卿》:“余每放言妄论,伊必阻止曰:‘此招祸之媒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见启事,便知大碰钉子无疑。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放言”是现代汉语中的书面语词汇,指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常见于学术讨论、时事评论等语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放言”包含两层含义:

  1. 直言不讳:指坦率、直接地表达观点,如“他敢于放言批评社会弊端”。
  2. 夸口谈论:带有一定主观色彩,表示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如“放言高论”出自《论语·微子》中“隐居放言”的典故。

词源与演变:

“放言”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礼记·曲礼》中“放言遣辞”指不受拘束地表达,后经《后汉书》等典籍沿用,词义逐渐侧重“直抒胸臆”或“恣意谈论”。

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多用于中性或褒义场景,例如:“学者在论坛上放言改革方向”(《人民日报》语料库案例),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倾向。

权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放言”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不谈世事

指避世隐居,不参与世俗事务的讨论。
出处:

二、放纵言辞,不受拘束

指说话或发表言论时无所顾忌,甚至轻率、随意。
出处及用法:

使用场景与辨析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经典、历史用例及现代引申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报年便黠采斫车架寸忱当依稻草倒字顶柱子断见恩荣宴反裘伤皮風馳霆擊凤眼窗副末弓背观望函管酣嬉狐棃祸衅僭诈诘奸赍奉九关九塞跻险吉祥板具臣款单夸诱括香梁州令軨軿论平漫浅鄳隘觅便弄月吟风盘坳判决拼客耆定秦田水月求教曲狭人情味上宙石经矢心不二收罗束手旁观唐人天豕廷除同藏同德一心洧外无寥赖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