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溺职的意思、溺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溺职的解释

(1) [neglect of duty]∶************

(2) [dereliction]∶有意识的或自觉 的忽略(如指原则)或抛弃

详细解释

犹失职,不尽职。《汉书·酷吏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媮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颜师古 注:“溺谓沉滞而不举也。”《明史·何鉴传》:“ 孝宗 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釐正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至 景寿 身为国戚,缄默不言, 穆荫 、 匡源 ……等,窃夺6*权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 巴金 《利娜·第九封信》:“在优雅而善于剥削的贵族、溺职的法官……以及饥饿的军队等等的下面,憔悴呻吟着那无数的 俄罗斯 农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溺职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溺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失职”或“不尽职”,具体指因疏忽或故意忽略而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溺职”指公职人员在执行职务时玩忽职守,或因主观疏忽、不作为导致职责未能有效履行。

    • 例如:清代文献中“辜恩溺职”即指官员辜负皇恩、未能尽责。
  2. 词源与历史用例

    • 最早见于《汉书·酷吏传序》:“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意为推崇道德的人反而失职。颜师古注解“溺”为“沉滞而不举”,即消极不作为。
    • 《明史》中亦用“溺职”批评官员对户籍管理疏忽。

二、相关概念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文本或历史文献中,批评公职人员或管理者的失责行为,常见于法律、政论等严肃语境。例如:“相关部门溺职,导致公共资源浪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明史》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溺职》的意思

《溺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在工作、职务上做事不负责任、不尽职尽责。

拆分部首和笔画

《溺职》一词包含了两个汉字,分别是“氵”和“職”。

“氵”为水的偏旁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

“職”的拆分为音、爪、耳,其中音为声音的意思,爪为手的意思,耳为耳朵的意思,表示职务。

整个词的笔画数为16画。

来源

《溺职》一词的来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闵子曰:‘君子不溺於职。”

在古代,溺有沉没、淹死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人在职务上毫无作为、缺少责任心。

繁体字

《溺职》的繁体字为「擩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職」字的写法有时会用「辶」旁表示与行走有关的意义。

例如:職(辶爪耳)

例句

他本来是负责监管的人,却因为溺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溺职的官员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组词

责任、职责、尽职、尽责、违职

近义词

懒散、失职、怠工

反义词

尽职尽责、负责任、尽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