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后礮的意思、马后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后礮的解释

亦作“ 马后炮 ”。原为象棋术语。借喻不及时的举动。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礮,弄的迟了。”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武备》引此文作“马后砲”。《野叟曝言》第二七回:“ 春红 死后,公子大哭。 大6*奶奶 説:‘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那马后礮,可是迟了。’” 草明 《乘风破浪》五:“你怎么不早提醒我?马后炮!”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马后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马后礮"是"马后炮"的异体写法("礮"为"炮"的旧字形),其核心含义与"马后炮"完全一致。该词具有双重含义:

  1. 本义(象棋术语): 指在中国象棋对弈中,马已经移动离开原先位置后,才用炮去攻击该位置原本受马保护的棋子或将军。由于马已离开,其原先掩护或控制的作用消失,此时再用炮攻击往往错过最佳时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或容易被对方化解。这步棋本身通常被认为是迟缓、无效或错失良机的着法。

  2. 比喻义(常用义): 比喻事情发生后才提出对策、意见或采取行动,而这些对策、意见或行动对于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或改变既成事实已经无效或为时已晚。带有贬义色彩,强调行动的滞后性和无济于事。

    • 例如: "事故都发生了,你才说要注意安全,这不是马后炮吗?" "现在项目失败了,你们再提这些建议都是马后炮。"

主要用法特点: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马后礮”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现多写作“马后炮”,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原为象棋术语,指棋局中“马”和“炮”配合进攻的战术。后引申为比喻事后才采取行动或提出建议,但已无法改变结果的行为,带有“不及时、无济于事”的贬义色彩。

二、词源与演变

  1. 象棋来源
    源于象棋中“马”与“炮”的战术配合,但具体棋局含义已模糊。现代更强调其比喻义,即“事后补救”。
  2. 字形演变
    “礮”是“炮”的异体字,古代文献中二者通用。现代规范写法为“马后炮”。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表达

五、注意事项

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词。例如“总结经验”是积极行为,而“马后炮”特指无实际作用的“事后聪明”。

别人正在浏览...

报刊鞭约不怜悧陈对辞曹登建东怨西怒丰庑分赃赋颂改聚锅驼机黄帽减息骄爱疾快鮆窳据重踞住口口老交情类告利爽卖渡门庑眠牀明朗木堇内三郎榒木撇清潜搆乾烈乾浴耆阇崛山穷海酋长企伫劝喻劝助孺子散见杉鷄讪音胜义时俊水狐睡神搜斥太平御览听天安命鷋鸠挽郎榲桲文意蜗行牛步五端遐举歇浦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