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禀朔的意思、禀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禀朔的解释

亦作“禀朔”。奉行正朔。喻臣服。《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禀朔(bǐng shuò)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禀”和“朔”两个语素构成。从构词法分析,“禀”本义为承受、领受,《说文解字》释为“禀,赐谷也”,后引申为遵循、接受之意;“朔”在《尔雅·释天》中解作“北方也”,《释名·释天》则注“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原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后借代历法制度或中央政权颁布的政令。

在具体释义层面,“禀朔”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遵奉历法:指地方政权遵循中央颁布的历法,如《宋书·礼志》载“诸侯禀朔,奉正朔而行”,体现古代中国“大一统”政治理念下历法作为政权象征的功能。
  2. 服从中央政令:引申为地方对中央政权的臣服,《资治通鉴·晋纪》中“边陲禀朔,九译来庭”即用此义,强调边疆地区接受中央管辖的政治从属关系。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历法即王权”的特殊现象。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尚书注》中特别指出:“朔者,政令之所由出也”,将历法遵奉与政治效忠紧密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

禀朔(bǐng shu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奉行正朔,即接受并遵行中央政权颁布的历法,引申为臣服、归顺。该词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上》的记载:“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意为天下臣民皆遵从帝王权威。

二、词源解析

三、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地域或群体对中央政权的归附。例如描述边疆部族接受中原王朝统治时,可用“禀朔”体现其政治从属关系。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个别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向上级请示”,但这一释义与主流历史文献不符,可能是对“禀”字单独含义的误推。建议优先采用“奉正朔而臣服”的传统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覈白苎歌爆谷曾国藩柴禾垛长入超远赤萝处理大行皇后点蜡幔东河放牓放筯奋荡粉扑富康罣碍故公何李豁劲嘑吸敬时爱日銡钳蝍蛆甘带开遮亢宠枯黧酹祀良规李鸦儿毛团把戏弭乱摩肩接踵瞥面千年润浅俗瞧不起清袅青首胠箧阒阒髯虵热撮撮三贵僧社闪边神怿气愉十二分星霜露之辰树皴儿司房塌八四舚舑梯冲王葛万象为生兀突匣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