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怒放,绽开。《管子·地员》:“其种櫑葛,赨茎黄秀恚目。” 尹知章 注:“谓穀实怒开也。”
“恚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古典文献中的本义
根据《管子·地员》记载,“恚目”指穀物果实怒放、绽开的状态。例如“其种櫑葛,赨茎黄秀恚目”,尹知章注:“谓穀实怒开也”。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农学或植物学描述,强调植物生长的旺盛形态。
现代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由“恚”(愤怒)和“目”(眼睛)组成,形容愤怒到极点、眼中充满愤恨的情绪。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对字面意义的引申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使用场景区分
注意:两种释义来源不同,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古典本义有明确文献依据,而现代引申义的使用较为罕见且争议性较高。
《恚目》是一个古汉字词语,表示愤怒、目光凶狠的样子。
《恚目》由“心”部和“目”部组成,部首分别是心和目,总共有7画。
《恚目》最早出现在《诗经·仪鸾之什》中的一篇诗歌中:“尔民之欤?”其中的“欤”即《恚目》的古体字。
《恚目》的繁体字为“戾目”。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有些字形有所变化。《恚目》在古代写作“戾目”,且其中的“日”字部分写作“⺣”。
他看着我恚目而视,让我感到十分害怕。
恚怒、目瞪口呆、目击
愤怒、怒目、目光凶狠
温和、和善、柔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