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鳩以养国老。” 孙诒让 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 子文 。” 孔颖达 疏:“《王制》云:‘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汉 贾谊 《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 王肃 注:“国老,助宣德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国老 王喜 、廷掾 郑篤 、功曹 邠勤 等,咸曰宜之。”
(3).指国之重臣。 宋 李清照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 天寳 ,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姦雄,但説成功尊国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晋书》:“﹝ 楚王 ﹞ 暐 矫詔擅害国老。”
(4).甘草的别名。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蒋之翘 注:“《本草》:甘草名国老。” 宋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诗:“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国老”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进行解释:
尊称退休的重臣
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等高级官员,因其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受到国家尊崇。例如《礼记·王制》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此义强调其社会地位与政治影响力。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02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12页)。
汉代官职名
汉代曾设“国老”官职,为皇帝顾问,如《后汉书》记载光武帝任命伏湛“为当世名儒旧臣……拜为尚书,使典定旧制”,后尊为“国老”。
来源:《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89页)。
特指甘草
因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众药,故在《本草纲目》中被李时珍称为“国老”,喻其“调和百药有功,如国老之调和鼎鼐”。
来源:《本草纲目·草部·甘草》(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卷12)。
在传统文化中,“国老”承载着尊贤敬老的伦理观念,如《孟子·离娄上》言“所谓故国者……有世臣之谓也”,暗含对资深臣子的倚重。
周代“三老五更”制度中,“国老”与“庶老”的区分体现了古代等级礼制(参见《周礼·地官司徒》)。
“国老”既是对功勋老臣的尊称,亦为古代官职及中药甘草的雅称,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德高望重”与“调和鼎鼐”的权威意象。
“国老”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周礼》《左传》等典籍,或参考中医药典籍如《本草纲目》。
鳌钓辨别力表倡博徒不老衣茶子油春条初生蜍兔打哄呆头达济瞪服叠遘迭萝花端匀独弦琴发生风风机鬼哭神愁酣赏和售华薄讲理醮筵截镫经苑矜骄款东冷丁丁乐淘淘连岩鬣疬闾陌緑苹慢戾谩应民主麋衔赧颜拿问盘陀路嗛然砌词麒麟像三分似人,七分似鬼砂壶山枯生死攸关霜鸟耍飘宿雏啴咺铁丈夫涕泪交集同恩生顽健象队祥火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