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鳩以养国老。” 孙诒让 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 子文 。” 孔颖达 疏:“《王制》云:‘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汉 贾谊 《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 王肃 注:“国老,助宣德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国老 王喜 、廷掾 郑篤 、功曹 邠勤 等,咸曰宜之。”
(3).指国之重臣。 宋 李清照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 天寳 ,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姦雄,但説成功尊国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晋书》:“﹝ 楚王 ﹞ 暐 矫詔擅害国老。”
(4).甘草的别名。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蒋之翘 注:“《本草》:甘草名国老。” 宋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诗:“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国老”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周礼》《左传》等典籍,或参考中医药典籍如《本草纲目》。
《国老》这个词是指国家的长者,即国家的高级官员或有丰富政治经验的长者。
《国老》这个词的部首是“国”,拆分后的笔画数为8。
《国老》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古代,皇帝在统治时必须依靠老资格的官员,这些官员通常被称为“国老”,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来辅助皇帝执政。
《国老》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國老」。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国老》这个词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部分字形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呈现相似的形态。
1. 他是一位资深的国老,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
2. 国老们为皇帝提供睿智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国老院、国老会、国老山
贤臣、老成持重
新进士、初出茅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