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戍的意思、流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戍的解释

有罪过的人被遣送到荒远地区守边。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 陇 阴。”《好俅传》第二回:“据刑部断案,本当夺爵赐死,姑念先臣勋烈,不忍加刑,着幽闭养闲堂三年,以代流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戍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刑罚与军事驻防的双重概念。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流”指将罪犯放逐至边远地区,“戍”则为军队长期驻守边防的职责,二字结合后形成“因罪遣送至边疆驻守”的复合含义。

从历史制度演变看,流戍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谪戍”制度。《中国刑罚史纲》指出,汉代常将触犯法律的平民或官吏强制迁徙至敦煌、岭南等边疆,承担修筑城墙、抵御外敌等军事任务,兼具惩罚与充实边防的双重目的。

该词在唐宋时期词义进一步扩展。《辞源》修订本记载,唐代《狱官令》明确规定流刑三等中的“加役流”,需在流放地额外服三年戍边劳役,此时“流戍”已发展成法定刑名。宋代《庆元条法事类》中更有“流戍军”的专项编制,专指由流放罪犯组成的边防部队。

文学典籍中的使用佐证其文化内涵。《汉书·晁错传》载“发吏戍塞,虽名救边,实为流戍”,揭示其作为政治惩戒手段的本质。明代《涌幢小品》称“嘉靖间流戍者众,九边赖以为守”,则反映该制度对国防建设的实际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流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流戍”指将有罪的人流放到偏远地区戍守边疆,属于古代刑罚的一种形式。例如南朝江淹《恨赋》中提到的“迁客海上,流戍陇阴”,便体现了这一用法。

词义分解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对罪犯的惩罚措施,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好俅传》提到“幽闭养闲堂三年,以代流戍”,说明流戍可与其他刑罚替代使用。

注意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3)将其解释为“离开家乡”的普通含义,但结合高权威来源和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更偏向刑罚性质,需根据上下文具体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榜样半面襃广编组别有心肠采油赤水穿扎楚屈大花脸顶补干用公布贯盈恶稔寡事瑰奇过夏鹤骨黑顿顿黄姜姜建陈加强团结济济跄跄极寿祭主狂谬类隔擂天倒地聊晒犊裩立定脚跟隆准公骡帮盲字駡诅萌发纆缴拏攫奴辈蒲伏敲点忍痛人彝若属声均蜃景神通游戏逝没手艺税局叔婆廋索绥服铁则颓剥外仆微安[培]魏文手巾相宣弦月邪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