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椗的意思、寄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椗的解释

谓船舶抛锚停航。《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寄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各轮寄椗皆在 刘公岛 ,以其水深风静,虽遇东北风大作无虞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其餘零星港口,可寄椗停泊及用浅水小火轮突入,尤指不胜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椗(jì dìng)是汉语古语词汇,指船只停泊时抛锚固定位置的行为。该词由“寄”和“椗”二字构成:“寄”本义为托付、暂存,引申为临时安放;“椗”通“碇”,指系船的石墩或金属锚具。组合后指船只在航行途中暂时停靠,将锚具沉入水底以稳定船体,常见于古代文献对水运场景的记载。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寄椗强调“以锚定舟”的动作及状态,例如清代魏源《海国图志》载“商船寄椗黄埔”,即描述外国商船在广州黄埔港停泊的情景。此词亦见于《厦门志》等地方志,记载船只“寄椗避风”的防汛措施。现代汉语中,“寄椗”一词因航海技术演变逐渐被“抛锚”“停泊”取代,但仍作为专业术语保留于海事历史研究及古籍注释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寄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船舶停泊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寄椗(jì dìng)指船舶抛锚停航,即船只通过下锚固定位置以暂时停泊。该词由“寄”和“椗”两部分构成:

二、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近代文献中,例如:

三、现代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中,“寄椗”已较少使用,通常被“抛锚”“停泊”等更通俗的词汇替代。其存留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寄”或“椗”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辅按剑摽季避乖肸蝢唱名呈辞陈阅楚祠垂没大微帝宸杜紫微飞掣風電贵性鼓叫骨盆红绡荒腆化蜕怙侈鹄岭惑媚解验进良锦念济私蹶踬枯河牢肕黎幔买菜毛谷描金名存实亡闹腔内家官牵纵倾觞起元赡切申呈身识释衔树栽斯巴达岁寒松柏桃莱难悟田卒蜩螗沸羹投归推推翁妈文章经济五孝香荃布嫌微小吴生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