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船舶抛锚停航。《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寄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各轮寄椗皆在 刘公岛 ,以其水深风静,虽遇东北风大作无虞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其餘零星港口,可寄椗停泊及用浅水小火轮突入,尤指不胜屈。”
“寄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船舶停泊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寄椗(jì dìng)指船舶抛锚停航,即船只通过下锚固定位置以暂时停泊。该词由“寄”和“椗”两部分构成: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近代文献中,例如:
现代汉语中,“寄椗”已较少使用,通常被“抛锚”“停泊”等更通俗的词汇替代。其存留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寄”或“椗”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寄椗(jì d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信件或其他方式发送植物。
寄椗的首部为宀,植部为木,共有15个笔画。
寄椗的来源较为复杂。它的本义是古时将带有花朵或果实的树枝寄送给朋友或亲人,以示关心和问候。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发送植物的意思。
寄椗的繁体字为寄樁。
在古代,寄椗的字写作「寄極」。
1. 他特意给我寄椗了一株茉莉花。
2. 我收到了他寄椗的一束鲜花,非常感动。
寄送、植物、寄信、问候等。
送植、送花。
领植、收花。
宝炉碑表缏子表掇不伦步屧出头楚招当应鼎新端洁恩款犯调防火梵荚匪存拂性广厦万间含收何鼓贺兰山脉混应滥应假面具降心俯首交通岛交移家途鸡蛋节肢动物机牢荆薪慨懑酷殁癞蛤蟆六禽力用露电艨艟木手佩囊迫烈跄跄情弊倾晖勤劬曲子相公热狂商道尚兀莎士比亚诗謌试花四类态度袒臂挥拳天朝天意微薄尾大不掉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