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倒,颠仆。《高子遗书·会语》:“学者是箇明眼的人,高低垤坳了了,行去不至蹶躓。”
关于“蹶踬”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蹶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蹶”和“踬”组成,均表“跌倒、颠仆”之意。
二、综合释义
三、文献用例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蹶”为多音字,在“蹶踬”中读jué,而口语中“尥蹶子”(liào juě zi)指牲畜后踢动作,读音和含义均不同()。
建议结合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查阅字形、例句及历史用法。
《蹶踬》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摔倒、失足。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走或行动时突然失去平衡,摔倒或跌倒的情况。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或戏谑的语境中,表示一个人在做事情时犯了错误或遭遇了不幸。
成语《蹶踬》的拆分部首是“足”和“足”,分别代表了左右两边的脚。它的笔画数为19,其中“蹶”字的笔画数为17,而“踬”字的笔画数为18。
《蹶踬》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学作品《剪灯新话》。繁体写法为「蹶躓」,字形相似但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蹶踬》成语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因为古代对于一些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有不同的规范。但总体来说,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差不大,仍然保持了成语的基本意思。
1. 在比赛中,运动员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摔倒,实在是太蹶踬了。
2. 他在谈话中说了一些冒失的话,自己随后意识到有点蹶踬了。
组词:蹶起(摔倒后重新站起)、踬跌(掉落、摔倒)。
近义词:失足、跌倒、摔跤。
反义词:稳如磐石、如履平地(行走如履平地无任何失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