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裼的意思、膻裼的详细解释
膻裼的解释
同“ 襢裼 ”。脱衣露体。《说文·肉部》:“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按,今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作“襢裼暴虎”。《尔雅·释训》:“襢裼,肉袒也。” 郭璞 注:“脱衣而见体。”膻、襢,今通作“袒”。
词语分解
- 膻的解释 膻 ā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 膻 à 袒露。 胸中:膻中(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b.针炙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裼的解释 裼 ī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裼。 裼 ì 婴儿的包被。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膻裼"是一个极其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出现在先秦或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尤与古代礼仪、服饰制度相关。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古籍用例及古代注疏进行考释:
一、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膻 (shàn / dàn):
- 本义指羊臊气(《说文解字·肉部》:“膻,羊臭也。”),引申泛指类似的气味。
- 在“膻裼”一词中,取其“袒露、敞开” 之义。此义项源于“膻”通“袒”(tǎn)。清代学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指出:“膻,假借为袒。” 指敞开或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臂膀或内衣)。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注》 (清代段玉裁注本),《说文通训定声》。
-
裼 (xī / tì):
- 本义指“袒露上衣或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的衣服(如裘衣的毛饰或裼衣)”。《礼记·内则》:“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郑玄注:“裼,露裼衣也。” 指在特定礼仪场合(如行礼、劳作)或天气炎热时,敞开或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的裼衣(一种加在裘衣外或单穿的华丽罩衣)。
- 也指古代加在裘衣外面的无袖罩衣(即裼衣本身)。
- 来源参考:《礼记注疏》 (郑玄注,孔颖达疏),《仪礼注疏》。
-
“膻裼”合义:
- 综合两字含义,“膻裼”的核心意思是指“敞开或脱去外衣,露出身体或内衣(特指裼衣)” 的动作或状态。它强调的是“袒露”这一行为本身,尤其与古代礼制中关于服饰仪容的规定相关。
- 此词常与“袒”连用或互训,如“袒裼”。其使用多与特定的礼仪规范(如射礼、丧礼中的某些环节)、表示不敬、或天气炎热劳作等情境有关。
- 来源参考:《礼记》、《仪礼》相关篇章及古代注疏。
二、 古籍用例与语境
- 《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郑玄注:“袒裼,露臂也。” 孔颖达疏:“袒裼,露裼衣也。” 这里“袒裼”指在长辈面前,除非有正式的敬事(如行礼),否则不能随意敞开或脱衣露臂(或露裼衣),体现了严格的礼仪要求。
- 《礼记·曲礼上》:“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郑玄注:“袒,露也。褰,揭也。皆谓不敬。” 虽然此处单用“袒”,但“袒裼”的含义与之相通,指在劳作时也不能随意袒露身体(应保持衣冠整齐以示敬)。
- 《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这里“袒裼裸裎”连用,程度递进(袒裼:脱去上衣露裼衣或臂膀;裸裎:赤裸身体),形容极其粗野无礼的状态。
- 来源参考:《礼记注疏》,《孟子注疏》。
三、 总结
“膻裼”是一个古语词,其确切含义为:敞开或脱去外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臂膀)或里面的衣服(特指裼衣)。它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特定礼仪规范下的行为,常带有是否合乎礼制的评判意味(如恭敬则不可随意袒裼,粗野则可能袒裼裸裎)。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被“袒露”、“敞开”等更通用的词语所取代。
主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及注本 (许慎著,段玉裁注):字源本义考释。
-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说明“膻”通“袒”的假借关系。
- 《礼记注疏》 (郑玄注,孔颖达疏):核心用例及权威古注。
- 《仪礼注疏》 (郑玄注,贾公彦疏):涉及古代礼仪中的服饰规定。
- 《孟子注疏》 (赵岐注,孙奭疏):提供“袒裼”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实例。
(注:鉴于“膻裼”为生僻古语,现代词典收录有限且释义简略,以上解释主要依据可信的古代字书、经学典籍及其权威注疏进行综合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膻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ān tì,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
基本释义
该词同“襢裼”(“襢”通“袒”),意为脱衣露体,指解开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襢裼暴虎”即用此意(今本写作“襢裼”,但古籍中“膻”与“襢”通假)。
-
字形与通假关系
- “膻”本义为羊臊气(读 shān),但在“膻裼”中读 dàn,通“襢”或“袒”,表示袒露。
- “裼”指敞开外衣露出内衣或身体,与“膻”组合后强化“袒露”的语境。
-
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说文解字》引《诗经》例句“膻裼暴虎”,《尔雅·释训》亦解释“襢裼”为“肉袒”,即脱衣露体。
-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膻裼”已较少使用,更常见的是“袒裼”或直接使用“袒露”表达类似含义。
总结来说,“膻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需结合通假和语境理解其“袒露身体”的核心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诗经》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仁柏油崩藉表背冰纨拨调簸掉不伏手猜畏掺假吵包子潮位承顺传心术春风夏雨淳漓蹿动崔罗什的烁颠鸾倒凤柢枑烦煎蜂屯蚁附佛妆符祥龟版果就红兰慧眼识英雄嘉辞建都劲舞疾驱卷素举主狂叟敛盂历聚炉煅峍屼没关系黔雷岂遽晴燠三尸氉皮身善适如其分守圄树条岁丰听视托业物穆无下闲郄肖翘蝎蚀惜分阴